作者简介

李欧梵,1939年生于河南,台湾大学外文系毕业,哈佛大学博士。曾任教于芝加哥大学、印第安纳大学、普林斯顿大学、香港科技大学、哈佛大学等,现为哈佛大学东亚系荣休教授、香港中文大学讲座教授、台湾“中央研究院”院士。著有《铁屋中的呐喊》《上海摩登》《西潮的彼岸》《狐狸洞话语》 等。李欧梵先生被学界认为是继夏济安夏志清之后海外研究现代文学的的第二代华人学者。他常自喻为“狐狸型”学者,因为在学术上每每"喜新厌旧""东摸西碰"。学者王德威赞誉李欧梵"但开风气不为师""处处用功,而又无所计较"。在治学上,李欧梵多方出击,频频得胜,其著作更是纷芜庞杂,极尽"狐狸"之所能。他的老本行现代文学研究自不必说,一本《铁屋里的呐喊》就把被神化的鲁迅还原成"人"。在文化研究上面,一本《上海摩登》集现代都市文学、报纸期刊等诸多文化要素研究于一体,奠定其内地文化研究先锋的地位,其把张爱玲定位为现代文学史上都市文学的终结者,让人耳目一新。此外,李欧梵当年赴美求学时多有寂寞,便以看电影、听音乐打发时间,由此竟也闯出一条新路,从而对电影工业特别是香港通俗电影有独树一帜的研究。还有,他对上至琼瑶下至王文华等通俗小说也有高见。甚至于日本动漫《风之谷》,他竟用来作为教授卡夫卡的"道具"。可谓大俗大雅,雅俗共赏。在某种意义上,李欧梵并非甘于固守书斋学院的传统知识分子,他表现得更像是一位公共知识分子。现代性理论是他的"手术刀",中国现代文学是他的老本,文化研究是他的"新欢",通俗文化是他的"业余爱好"。

内容简介

《铁屋中的呐喊》共分三个部分:第一部分从心理学的角度回顾家庭和教育对鲁迅心理发展的影响,说明中国文学传统对其文学创作的影响;第二部分是全书的中心,系统阐释鲁迅的文学创作,包括短篇小说、散文诗及杂文;第三部分论述鲁迅最后的十年,集中研究他对文学和政治关系的看法。通过这三个部分,作者试图重新描述出鲁迅真实的心路历程,揭示出鲁迅内在的深刻悖论与矛盾。

李欧梵,1939年生于河南,台湾大学外文系毕业,哈佛大学博士。曾任教于芝加哥大学、印第安纳大学、普林斯顿大学、香港科技大学、哈佛大学等,现为哈佛大学东亚系荣休教授、香港中文大学讲座教授、台湾“中央研究院”院士。著有《铁屋中的呐喊》《上海摩登》《西潮的彼岸》《狐狸洞话语》 等。

李欧梵先生被学界认为是继夏济安夏志清之后海外研究现代文学的的第二代华人学者。他常自喻为“狐狸型”学者,因为在学术上每每"喜新厌旧""东摸西碰"。学者王德威赞誉李欧梵"但开风气不为师""处处用功,而又无所计较"。在治学上,李欧梵多方出击,频频得胜,其著作更是纷芜庞杂,极尽"狐狸"之所能。他的老本行现代文学研究自不必说,一本《铁屋里的呐喊》就把被神化的鲁迅还原成"人"。在文化研究上面,一本《上海摩登》集现代都市文学、报纸期刊等诸多文化要素研究于一体,奠定其内地文化研究先锋的地位,其...

下载地址

豆瓣评论

  • 胡晓晨
    这本书最大的努力就是在尽量还原标签以外的鲁迅。作者看到了鲁迅革命性以外并没有始终对明天充满着希望,与之相反,他对这世界是悲观绝望的。这点尤其反映在《野草》这部杂文集里。鲁迅一生在公和私,社会和个人两方面存在着相当程度的差异和矛盾,尽管他写下“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他也写下了“躲进小楼成一统,管他冬夏与春秋”。同时鲁迅受西方现代性的影响,他的小说有多种文学形式的探索,里面也能看到存在主义和荒诞派的萌芽。至于苏俄文学,鲁迅其实并没有接受社会主义现实主义的表达,他始终是坚持批判现实主义的立场的。在翻译苏俄作品上,他也没有选择马列,而是选择了普列汉诺夫、托洛茨基这样一些较自由、较少教条的作品。在苏俄文学里,鲁迅看到的是从“多余人”向“英雄人物”过渡的知识分子深刻悲剧面。10-13
  • 非虛構
    少数清醒者开始时想唤醒熟睡者,但那努力导致的只有疏远和失败。清醒者于是变成无力唤醒熟睡者的孤独者,能做到的只是激起自己的痛苦,更加深深意识到死亡的即将来临。他们中的任何人都没有得到完满的胜利,庸众是最后的胜利者。铁屋子毫无毁灭的迹象。11-19
  • 落冰云
    李欧梵笔下的鲁迅是沟通过去和未来的一座桥梁,这种笔触伴随淡淡的忧伤,特别是对鲁迅晚年生活的描写。涉及文体,李欧梵也是透过文体对鲁迅人生的困惑、思想的转变、道路的选择进行深入的分析,是一部很全面细腻的鲁迅研究著作。08-13
  • 江海一蓑翁
    以鲁迅在小说集《呐喊》自序中那个经典的寓言故事为题,全面深入地分析鲁迅各类作品的文本,打破了大陆几十年惯有的革命化和神化思维,把一个孤独、敏感、异于常人,既充满战斗性,又带有明显的颓废和忧郁的鲁迅形象展现在读者面前。关于鲁迅文本研究的上佳之作。12-21
  • 蝸涎舎
    书架边上偶遇就翻了一过,久违的现代性的、忧郁的情愫。行文挺流畅轻盈,好读。我的注意点其实在李欧梵博士时期是跟史华慈做思想史的,因为选了心理学课,一份用心理学理论分析鲁迅早年经历和人生选择的报告得到艾理生的肯定,于是走上了几十年来研究鲁迅的“不归路”,发现文学才是真爱。11-23

猜你喜欢

大家都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