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简介

林小英,博士,北京大学教育学院副教授、北京大学教育质性研究中心主任。研究领域为教育政策和质性研究方法,当下专注于研究教育改革的合法性塑造、新中国高等教育场域的形成和质性研究中的图像方法。

下载地址

豆瓣评论

  • 新京报书评周刊
    调研结果显示,我国2000多个县容纳了全国50%以上的学生,可以说这部分学生的受教育状况关乎社会的未来和发展。当我们谈论着鸡娃、内卷时,城市精英教育系统中的育儿焦虑被无限放大。县中孩子们对于教育的需求却经常被忽略,他们常常觉得自己在教育中是“不被期待”的。县中的孩子们在接受什么样的教育?他们是系统性应试教育的牺牲品吗?《县中的孩子》正是从这些刺痛人的事实和追问出发。得益于走访东、中、西部不同县域学校教学实践的大量一手经验,作者得以用纪录片式的镜头追踪县中教育生态,以切近的视角思考县域教育问题,以及它的出路在哪里。林小英写到,她没有确切的答案,从分析性、解释性的结论到如何改进乃至改造显示,二者之间还有很长的路要走。但探索的过程本身,或许正蕴藏着改进的建议和行动的方案。08-29
  • kokomi
    县中孩子的问题哪是学校能解决的,是家庭问题。08-06
  • 4/5 沿用布迪厄理论框架的政治社会学研究,基本无学生视角。县中衰落和乡弱村空背后不单是地域间的经济差异,还是教育场域中多元主体合力的结果。这包括教育资源在地域和各上学阶段的层层筛选和分流、基层教育资源以县政府为中心的筹措和向下再分配、乡县学校在条块分割行政管理体系内饱受行政掣肘、缺乏自主权和疲于应付行政任务的困境、乡县教师的职业瓶颈和内驱力不足、贫富和阶层文化资本差距等因素叠加下被筛选剩下的学生、公共教育系统在市场经济逻辑影响下的市场竞争化和评判标准单一化(升学率)以及大环境催生的家长功利性择校和生源的跨区域流动和争夺等。如上因素环环相扣,相互作用。田野调查和理论叙述交替并行,但后者较为干涩,材料组织上也稍混乱。主要价值是展示不同主体的视角和让基层被看见,后三章对基层官僚的揭露也有价值。07-31
  • 方枪枪
    难能可贵的是作者深入实际的田野调查方式,但无奈的是问题已经提出,但却难有切实可行的解决方案落地,阶层固化已然浮现,教育改变命运的可能性越来越低。09-02
  • 乔峰
    让我们大声说出来:这就是阶级差距。07-27

猜你喜欢

大家都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