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简介

马特•里德利(Matt Ridley)先在牛津大学做动物学研究,然后又当了一名记者。他在《经济学人》杂志工作了八年,在《星期日电讯》和《每日电讯》开设了七年专栏。《毫不掩饰》(Warts and All)一书就是他的作品,写的是美国的总统政治;《红心皇后》(The Red Queen)是他口碑最好的一本书,写的是性的进化,也由企鹅书局出版;同时他还写了《基因组》(Genome)。他的书曾入围六大文学奖项。他是国际生命中心(International Center for Life)机构的主席,现居卢森堡,妻子是纽卡斯尔大学心理学系的高级讲师。

内容简介

2001年2月,学界宣布,基因组包含的不是如原先所预想的10万个基因,而是只有3万个。这个令人震惊的修改导致一些科学家得出结论,认为人类基因其实不足以解释人们的所有不同方式的行为:我们必定是由后天而不是由先天所造就的。生物学再一次要被放在先天-后天的争论这张普洛克路斯忒斯之床上撕扯。


广受赞誉的科普作家马特•里德利主张,正在出现的真相比这种神话要有趣得多。


后天培育依赖于基因,而基因也要求后天培育。基因不仅预先规定大脑的广义结构,而且它们还吸收塑形的经验、因应社会的线索,甚至运转记忆。它们是意志的原因。也是意志的结果。


在DNA双螺旋结构发现60多年之后出版的这本《先天后天》,详细记录了我们对基因的理解中所发生的一场新的革命。


里德利描述先天力量的信徒与后天力量的信徒,为解释人类这种悖论式的造物如何能够既有自由意志同时又受本能与文化的推动而发生的百年之争。


《先天后天》对基因如何建造大脑来吸引经验做了一次激动人心、紧跟前沿的论述。

马特•里德利(Matt Ridley)先在牛津大学做动物学研究,然后又当了一名记者。


他在《经济学人》杂志工作了八年,在《星期日电讯》和《每日电讯》开设了七年专栏。


《毫不掩饰》(Warts and All)一书就是他的作品,写的是美国的总统政治;《红心皇后》(The Red Queen)是他口碑最好的一《先天后天:基因、经验及什么使我们成为人》,写的是性的进化,也由企鹅书局出版;同时他还写了《基因组》(Genome)。


他的书曾入围六大文学奖项。


他是国际生命中心(International Center for Life)机构的主席,现居卢森堡,妻子是纽卡斯尔大学心理学系的高级讲师。

下载地址

豆瓣评论

  • 小车
    旧版的翻译比新版好太多。光看陈虎平每页的译者注,就知道翻译者是真心热爱并且下功夫去做各种引证功夫。而新版就是用蹩脚的中文,把旧版重新写一遍(我甚至怀疑译者英文版到底看过几遍)。脚注也没有了,要强烈打倒这个新版。很奇怪的是,为什么明明有现成很好的旧版翻译,却要请一个无名之辈去重翻呢09-06
  • Libertango
    磨蹭了半个学期终于看完了,其中有大量的生物学术语,险些让我放弃。关于老掉牙的先天后天之争,本来就是模棱两可,但这本书还是让我大开眼界。很多人以为基因对人的影响在出生的那一刻就停止了,其实不然,基因贯穿你人生的各个阶段,直至死亡。在受到环境刺激时选择开启或关闭,基因与行为之间互为因果。基因会有两性之分也是为了创造更多变异的个体,以适应多变的的环境。06-23
  • 虚舟
    我还纳闷怎么读着这么费劲,不像作者一贯的风格,看了书评才明白…转换到老版了。05-14
  • 鸟飞
    看似打着先天后天都重要的旗号和稀泥,其实骨子里依然是基因决定论,只不过基因的影响不再从先天开始,而是贯穿一生,你生病来自于基因,甚至是精神病也是,会读书来自于基因,基因早就决定好一切,只等环境合适遇洪而开。基因的高度相似会让我们以为,后天造就人猿相揖别,而猩猩的的学习和使用工具则让我们又回来诉诸先天。以下随意辑录:人类和猿类的DNA惊人的相似——人类走下神坛。但相同不代表雷同,关键在于启动子——时间。基因组不是蓝图,是菜谱。老鼠和鸡的脖子;狼驯化成狗的过程;较小的13区(温顺);过去15000年里,人类大脑尺寸陡降,集体生活驱逐、囚禁甚至处死其他难以应付的人(新几内亚岛),为了适应集体的自我阉割。老鼠注射实验。后天是VC,不提升上限但决定下限,后天决定你的起点,先天影响你的终点。10-14
  • 清醒,纪
    一本条理性主要观点并不明确的书~有点乱大量的例子~很快可以看完,但没有太多总结结论06-27

猜你喜欢

大家都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