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简介

马丁•海德格尔(1889-1976),德国哲学家,在现象学、存在主义、诠释学等方面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其影响远远超出了哲学领域,他的观点还启发着神学、认知科学和文学的研究者。他的代表作品有《存在与时间》、《形而上学导论》、《通向语言的途中》等,还曾与中国学者一同读译过《道德经》。
孙周兴,哲学博士,同济大学人文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任同济大学人文学院院长,同济大学校学术委员会副主任,《同济大学学报》(文科版)主编等。兼任中国美术学院南山讲座教授、中国现象学专业委员会学术委员、德国《海德格尔年鉴》(Heidegger-Jahrbuch)编委、《中国现象学与哲学评论》编委等。

内容简介

《时间概念》是德国思想家马丁•海德格尔的一本小书,它由两个文本组成,其一是海德格尔作于1924年的论著《时间概念》,其二是1924年7月25日在马堡神学家协会上的同名演讲,它们被认为是《存在与时间》的“初稿”。海德格尔意识到一个由技术决定的新文明和新生活世界的到来,它们有别于以线性时间观为基础的传统自然人类文明,需要一种新的生命经验,尤其需要一种新的时间经验。海德格尔反对了传统的时间概念,即所谓“自然时间”或“当前时间”,并开启了对此在在世的“将来时间”的理解,以及对存在与历史性的追问。


马丁•海德格尔(1889-1976),德国哲学家,在现象学、存在主义、诠释学等方面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其影响远远超出了哲学领域,他的观点还启发着神学、认知科学和文学的研究者。他的代表作品有《存在与时间》、《形而上学导论》、《通向语言的途中》等,还曾与中国学者一同读译过《道德经》。

孙周兴,哲学博士,同济大学人文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任同济大学人文学院院长,同济大学校学术委员会副主任,《同济大学学报》(文科版)主编等。兼任中国美术学院南山讲座教授、中国现象学专业委员会学术委员、德国《海德格尔年鉴》(Heidegger-Jahrbuch)编委、《中国现象学与哲学评论》编委等。

下载地址

豆瓣评论

  • 向河梁回头万里
    也可看作时间概念史导论的雏形,关键点上已相当深入了。11-30
  • 皓月
    此在就是时间,将来如何的存在,如何的可能性阐释了此在,此在就具有了一切可能性。此在不在时间之中,要通过作为时间的时间来理解此在,此在是时间,时间是此在,呈现时间就是呈现此在。10-04
  • 苍生
    许多概念尚未经精细打磨,因而保留了源始性;语词缠绕想法却直白清楚。比起《SZ》,多了许多例证,宛若一部乡土版的《SZ》。历史性始终是海思考的核心之一,这不是后期才着重的主题,而是在海氏思想开端处就流淌开来。这让后世思者能够在历史中建构起自身的伦理行动,也开启了后现代种种关于历史主义的争辩。07-06
  • 南极旅行家
    此在是“在-世界-之中-存在”(in der welt sein),其基本结构是“在-之中存在”,具体展开为关照。关照着眼于“当前”,作为一种特殊的时间性,反过来从关照可以进入此在的“先行”,即一种本真的被揭示状态。先行构成此在本真的可能存在,因而充当了此在的实际性。就此而言,着眼于“在将来存在”的此在就是“时间”,是以时间性存在的方式存在的“时间”。在对于自身的领会中,此在把握住了自己的各自性,并将自身区别于每一个他者,给予此在以历史性的个体化,消除了在他者面前表现的任何可能性,因为它使每个人都与死亡相聚,而关系到死亡,从而进入本真的平等状态。在这个意义上说,时间性进一步展现为历史性,此在也因此就是历史。08-09
  • Augenblick_
    依然讀得我頭昏腦漲卻激情四射。09-06

猜你喜欢

大家都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