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简介

译者朱学平,武汉大学德国哲学博士,已出版专著《古典与现代的冲突与融合——青年黑格尔思想的形成与演进》(湖南教育出版社2010年版)、译著《办公室有哲学》(重庆大学出版社2010年版)、《实践理性与规范》(拉兹著,中国法制出版社2011年版),现正在主持国家社科基金项目《马克思早期政治哲学思想研究》(11BKS003)的研究。

内容简介

作者利用黑格尔的哲学著作、政论作品、私人通信、神学著作、演讲笔记以及黑格尔的阅读摘录,全面审视了黑格尔政治思想的发展。作者认为,黑格尔的政治哲学思想长期遭受误解,很多传统的解释歪曲了黑格尔的政治思想,这或者是因为没有弄清楚黑格尔要处理的主要问题,或者是因为忽视了这些问题出现的历史背景。作者认为,黑格尔的国家理论不仅与他所关注的一般哲学问题有关,还与其他社会与经济生活领域有关,因此是一种更广泛意义上的社会关系理论。作者认为,黑格尔的伦理、社会和政治学说构成了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因此,如果不同时处理黑格尔的国家理论与他的现代社会理论,就不能恰当地理解或公正地评价其国家理论。作者广泛考察了黑格尔讨论“市民社会”的文本,并认为黑格尔一开始就意识到了现代工业体系固有的对立和冲突,黑格尔原创性地洞察了当时出现的工业主义的本质,并且敏锐地意识到了那些使古典政治哲学理论范式失效的因素。作者还讨论了黑格尔的《耶拿实在哲学》,并认为它是《法哲学原理》的早期草稿。在作者看来,尽管可能难以做到,但是黑格尔试图在“经济人”(homo economicus)和“政治动物”(zoon politikon)之间寻找一个折中的办法。作者展现的黑格尔既不是集权主义者,也不是反动的传统主义者,更不是富有侵略性的德国民族主义者。同时,作者还指出了黑格尔政治哲学思想的局限:黑格尔没有解决赤贫化问题;黑格尔对当时出现的民族主义力量也没有做出正确的判断与预测。


译者朱学平,武汉大学德国哲学博士,已出版专著《古典与现代的冲突与融合——青年黑格尔思想的形成与演进》(湖南教育出版社2010年版)、译著《办公室有哲学》(重庆大学出版社2010年版)、《实践理性与规范》(拉兹著,中国法制出版社2011年版),现正在主持国家社科基金项目《马克思早期政治哲学思想研究》(11BKS003)的研究。

下载地址

豆瓣评论

  • 村夫
    比写马克思的那本好多了,没有那种完全不着调和离谱的论述。不过与其说是分析和论述,不如说也只是依著作顺序复述了下黑格尔的原文。因此,问题意识是相当薄弱的,特别是没有真正分析“客观精神”的意义,也没有分析为什么法哲学和历史哲学是客观精神的内容。同样,没有分析法哲学的副标题,也没有”法的理念“,没有分析“自由”,”伦理“,”主观性“,“宗教”等最最基本和重要的哲学概念了。不过,这样的著作在60年代的英语世界已经颇为难得了,算不上正本清源,但至少作者有恢复黑格尔正当名声的努力了。关于黑格尔法哲学之前的几篇草稿和政论文章的分析,挺好。09-25
  • 子明
    翻译的还行,对照英文原本比较,发现部分词语不经意译错,但整体还算通畅。这本书出版于1970年代初,影响力略逊于泰勒那本皇皇巨著。不过,大概在我国德古领域邓大师眼里,这些人都不读黑格尔的哲学,所以才会“大放厥词”,哈哈哈!作为一个以色列人,他为黑格尔对犹太人的态度写了很多“浓墨重彩”的话!03-05
  • 行动视讯头
    这个阿维内利好像是比较同情社会主义的,解读中有大量篇幅在强调黑格尔和马克思的相通而非反对之处,主要是把黑格尔的东西当成一种现代社会理论在处理了,对国家理论的解释也有比较浓的自由主义色彩。总体上讲谈历史多,没怎么往逻辑上升,从文献使用就看得出来(侧重《法哲学原理》和政治著作选)。07-06
  • Hier Tanze
    清新!关注了黑格尔诸多未发表的手稿和时政文章,勾勒出黑格尔的社会政治思想形成之路。个别章节无甚新意,但多数非常精彩:1、黑格尔将财产权视为是社会承认而非个体占有,将劳动视作人与人相联系的中介,这个视域超出了古典政治经济学;2、阿维纳瑞认为黑格尔无法解决贫困问题,其根本原因是,黑格尔的体系必须保持市民社会的自治,因此国家的干预仅限于外部控制,不同意国家简单地接管经济活动。“如果他把国家置于经济活动之外,那么市民社会成员的整个群体都将处于国家之外;但是如果他能以某种方式解决这一问题,将其引入国家,那他对市民社会和国家所作的区分也就消失了,同时通过差异而走向融合的整个中介体系和辩证过程亦将坍塌。”【191】;3、黑格尔对战争作了非道德主义的解释,使人们超越自己狭隘的市民社会价值,达到共同体普遍性。05-24
  • - Byzantium
    对黑格尔法哲学发展的“去形而上学”解读,联系了大量时代背景以及与马克思的亲缘性。作者非常看重黑格尔的政治经济学分析,想必是认定市民社会(即使在早期著作这个名词还未被提出)就是黑格尔在个人与国家之间设定的中介,赞同这个判断但是论述的有点啰嗦了。拜塞尔指责“去形而上学”解读没有触及黑格尔思想的实质,但是反过来说即使有意回避形而上学基础,其逻辑线索依旧是以辩证法的方式展开的,所以两派在本质上区别真的很大吗?03-04

猜你喜欢

大家都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