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简介

科尔姆•托宾,爱尔兰当代著名作家。他1955年生于爱尔兰韦克斯福德郡恩尼斯科西镇。毕业于都柏林大学。自1990年发表第一部小说《南方》以来,托宾已出版十部长篇小说,两部短篇小说集,一部诗集,多部戏剧、游记、散文集。《黑水灯塔船》(1999)、《大师》(2004)、《玛利亚的自白》(2012)都入围布克奖决选名单,《大师》荣获2006年度都柏林国际文学奖等文学奖。《布鲁克林》获2009年度英国科斯塔最佳小说奖。《魔术师》出版于2021年9月,是他最新一部长篇小说。2011年,英国《观察家报》将其选入“英国最重要的三百位知识分子”,同年,他获得爱尔兰笔会文学奖,以表彰他对爱尔兰文学做出的贡献。2014年,他当选美国艺术与文学院外籍荣誉院士。

内容简介

*《大师》《布鲁克林》作者科尔姆·托宾最新长篇力作

* 英国弗里欧文学奖获奖作品

* 入选《纽约时报》2021年十大历史小说

*《华盛顿邮报》《时尚》《华尔街日报》《彭博商业周刊》年度图书

……

还原一个充满欲望和秘密的托马斯·曼

跨越半个世纪的动荡岁月,令人眼花缭乱的家族史诗

真正的艺术家能否像其他人一样生活?

……

◎ 内容简介:

《魔术师》在十九、二十世纪之交德国边远小城吕贝克拉开帷幕,男孩托马斯·曼在那里成长,父亲保守,受礼教约束,母亲来自巴西,迷人而难以捉摸。年轻的曼向父亲隐瞒了他的艺术抱负,向所有人隐瞒了他的性取向。他被慕尼黑最富有、最有教养的犹太家庭吸引,娶了这家的女儿卡提娅,生了六个孩子。

在意大利度假时,曼对在海滩上遇见的一个男孩产生渴望,并写下《死于威尼斯》的故事。陪卡提娅在瑞士疗养时,他又迷惑于使人无法离开的高山氛围,写下《魔山》。他成为当时最成功的小说家,获得诺贝尔文学奖,人们反复期待他的政治表态。他逃离德国,前往瑞士、法国,再到达美国。他的漂泊最后结束于苏黎世以南的基尔希贝格。

这是一部史诗般的家庭传奇,背景跨越半个世纪,历经第一次世界大战、希特勒的崛起、第二次世界大战和冷战。托宾精心打造了一个复杂但富有同情心的作家形象,他一生都在与自己内心的欲望、家庭和他们所经历的动荡时代斗争。

……

和科尔姆·托宾所有了不起的作品一样,《魔术师》也是一部充满想象力的杰作——好读,渊博,充满世俗烟火气,会意,完成度高。

——理查德·福特

《魔术师》是了不起的杰作。读完你会相信,曼本人也会赞同这一看法。

——约翰·班维尔

当代没有哪位小说家能像科尔姆·托宾那样深刻而优美地用小说表现艺术创作,也没有哪位小说家能像科尔姆·托宾那样很好地表现想象与欲望的纠葛……读他的作品是我们的文学能提供的最深刻的乐趣之一。

——加思·格林韦尔

这是一部雄心勃勃的作品,托马斯·曼人生中的私密部分和关键部分得到了巧妙的平衡。故事中的这个男人,成年后的所有时间几乎都在书桌旁,或是与妻子饭后散步度过。就是从这种静止的生活中,托宾塑造出一部史诗。

——《卫报》

《魔术师》不是传记,而是一部艺术作品,是对一个变革世纪的情感反思,聚焦了一个努力站稳脚跟但被变革之风吹得摇摇晃晃的人。

——《泰晤士报》


科尔姆•托宾,爱尔兰当代著名作家。他1955年生于爱尔兰韦克斯福德郡恩尼斯科西镇。毕业于都柏林大学。自1990年发表第一部小说《南方》以来,托宾已出版十部长篇小说,两部短篇小说集,一部诗集,多部戏剧、游记、散文集。《黑水灯塔船》(1999)、《大师》(2004)、《玛利亚的自白》(2012)都入围布克奖决选名单,《大师》荣获2006年度都柏林国际文学奖等文学奖。《布鲁克林》获2009年度英国科斯塔最佳小说奖。《魔术师》出版于2021年9月,是他最新一部长篇小说。2011年,英国《观察家报》将其选入“英国最重要的三百位知识分子”,同年,他获得爱尔兰笔会文学奖,以表彰他对爱尔兰文学做出的贡献。2014年,他当选美国艺术与文学院外籍荣誉院士。

下载地址

豆瓣评论

  • 邓安庆
    托宾不止一次写前辈小说家了,上一本的《大师》写亨利·詹姆斯,非常好。这一本写托马斯·曼,用纪年体的方式来写其一生。书中呈现的托马斯·曼,是一个只想好好写书却被迫在这个动荡的时代承担起责任的小说家,“一个努力站稳脚跟但被变革之风吹得摇摇晃晃的人。”压抑的同志情欲,被动的流亡,纷繁的家事,沉重的公众人物责任……托宾写出了这个人物的厚度。这样的写法是很难的,一方面需要对托马斯·曼的生平有足够深入的了解和把握(庞大的曼家族),一方面要走近这个人物的内心世界,让读者能够感同身受。托宾很好地平衡了这两点。05-03
  • 张天翼
    托宾的小说总让人有安全感。他站得离火场足够远,读者也得以冷静夷然地观赏浓烟火势,不用担心火星子溅到衣襟上,烧出小洞。死亡、战争、决裂,什么都没法让他的书页发烫。好喜欢他给予句子的力量,以及他对那种力量的沉稳的信任。关于托马斯·曼的生平和家人,托宾写过一篇《宠坏孩子的新方法》,收在《出走的人》里。有点惊讶的是,那篇文章里写到的曼氏家族很多戏剧性的东西、能让(普通?)小说家们大展拳脚的情节,并没在《魔术师》里看见。托马斯曼始终生活得富有。即使在那样的战争年代,他身为一个德国人,没受过狼狈转徙的罪。最糟的不过是他们全家逃亡到美国期间,他在船上没有单间卧室,跟英国人分享舱房。这让小说里的战争缺乏实感。托宾下一本会不会写田纳西威廉斯呢?EM福斯特?毛姆?卡波特?金斯堡?04-17
  • 黎戈
    是小说,不是传记,非中式传记的死者为大,也不是西式传记的文本及生平科考式研究。它写出托马斯·曼作为普通人的质地:与兄长儿女的疏离对立,离开母国的精神困境,一个胆小之人的摇晃……即使是青年成名,娶了貌美富家女的人生,快乐也只是点点光斑。奇怪的是,这些脆弱的裂缝是本书最动人的地方。06-03
  • 渡边
    托宾向自己的创作巅峰《大师》发起挑战,此次他选择了不同路径,但达到了和前者不分伯仲的高度。《大师》截取亨詹五年中11个片段精雕细琢传主的灵魂剖面,笔调深沉,以深邃凝视定格文学性极高的“凝神时刻”,晕染出人生和时代背景;《魔术师》则是大笔铺陈,从托马斯曼16岁一直写到80岁,横跨世界大战、沧海桑田,笔调娴熟自如,甚至很多令人捧腹的喜剧场景,时代巨变只是虚焦背景,舞台是宾客子女熙熙攘攘的曼家,主灯光始终聚焦在传主身上,“三个克劳斯”和女主人虽然出彩但也并未喧宾夺主,曼的“私欲小剧场”和“伟人画像”也处理得相得益彰,对话精彩有趣,对时代、德国、传主的总结陈词优美精当,不足也有,太多人物出场使后期稍显琐碎,《大师》里的“文学凝视”较少,让位给“窥私式跟拍”,是可读性、深度广度非常平衡的上佳之作。04-08
  • 欢乐分裂
    仍是托宾式典型文风——静水流深中蕴意的戏剧性时刻,细腻典雅行文与张扬放飞瞬间的微妙调和,也正因这般将破未破的平衡,才不至于让“小说”的特质压倒性覆盖住“传记”的核心和文体。跳跃的编年史,时间流淌得平稳光滑,两次大战是远方虚焦的背景,而托马斯·曼一家及众多亲友才是聚光中心——不约而同的自戕,复杂的情感关系和性取向,两代儿女的镜像感(仿佛是他内心欲望的释放外化),三位克劳斯同堂,貌似平和的叙事表层下涌动着巨大而隐秘的破坏感;始终洞若观火的卡提娅一眼看破文本中提炼自现实的元素——讲座上视线的交汇,海滩上男孩飘扬的金发。他意识到“与魔鬼擦肩而过”是因为“这个时代的透彻只属于少数勇士”,而自己是怯懦的屈服者,“如果他能鼓起勇气,他就要在书中接纳邪恶,他就要敞开大门,面对外面他理解不了的黑暗。”01-23

猜你喜欢

大家都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