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简介

列夫·舍斯托夫(LevShestov, 1866-1938),俄国白银时代最卓越的思想家之一,亦被称为存在主义哲学家。出生在俄国基辅,有犹太血统,早年毕业于基辅大学,其毕生的学术创作都集中于猛烈抨击传统形而上学和追寻圣经中全能的上帝。十月革命之后,舍斯托夫被迫流亡巴黎,成为二——三十年代俄国流亡文化的杰出代表,1938年11月,正值他最重要的压卷之作《雅典与耶路撒冷》(Athensandjerusalem)问世之际,这位俄罗斯的儿子客死异乡巴黎。著有《列夫·托尔斯泰伯爵和尼采学说中的善》(1899)、《尼采与陀思妥耶夫斯基》(1903)、《无根基颂》(1905)、《钥匙的统治》(1915)、《在约伯的天平上》(1929)、《克尔凯郭尔与存在主义哲学》(1936)、《雅典与耶路撒冷》(1938)等重要著作。舍斯托夫提出了双重视野、悲剧哲学等重要思想,对西方哲学的理性主义传统展开了深入的批判。

内容简介

《在约伯的天平上》(灵魂中漫游)是舍斯托夫的一部重要代表作。全书分为三个部分,第一部分是他对俄罗斯著名思想家、文学家陀思妥耶夫斯基与托尔斯泰两位大师的评述。舍斯托夫指出,陀思妥耶夫斯基具有双重视力,即“天然视力”和天使赋予他的“超天然视力”。天然视力看到的是必然存在,是自明,而超天然视力则看到了自由自在,是要让人战胜自明。因则当人把生当作生,死当作死来看时,并不排除另一种生就是死,死就是生的看法。舍斯托夫认为,托尔斯泰在面对最后审判时刻时,不得不抛弃自己伟大过去的一切,因为他已领悟到,死其实并不可怕,可怕的是我们行尸走肉地活着。

第二部分是舍斯托夫关于敢想敢为和俯首听命的片段集。其中论述到启示、哲学标准、科学与哲学的关系、最后审判、存在的假象、存在的秘密、什么是美、认识你自己、哲学的当前任务、形而上学真理、通向真理之路、死的讽刺等问题,每节都主题鲜明、语言精炼、寓意深刻。

第三部分是舍斯托夫评述斯宾诺莎、帕斯卡尔、普罗提诺等著名哲学家的文集。舍斯托夫认为,正是斯宾诺莎继承了笛卡尔的“怀疑一切”与“我思故我在”的思想,以为只有实体、数学方法是惟一的探索方法,其实质就是否定圣经,也就杀死了上帝。帕斯卡尔则与大多数哲学家相反,他不是去为理性大唱颂歌,而是在呻吟中去探索,到圣经中去寻找真理。普罗提诺虽然不否认理性,但他对理性失去信心,成了理性的憎恨者。最后一篇是舍斯托夫答复赫林教授评论的文章,论述什么是真理的问题,此文与胡塞尔有关,请把它与舍斯托夫论述胡塞尔的文章一起阅读。

《在约伯的天平上》撰写于1920-1924年间。1920年舍斯托夫离开俄国,定居巴黎。他写的“最后审判时刻”,发表于《现代人札记》(第1-2期)。1921年,他又写完“战胜自明”一文,这两篇文章组成了《在约伯的天平上》的第一部分。1922年,他写完“时代之子和继子”一文,1924年写完论述普罗提诺的“发狂的演说”一文,1926年写完“什么是真理”,它们共同组成了《在约伯的天平上》的第三部分。1924年他写了“科学和自由研究”一文,发表于1925年3月19、20日《新闻报》,后收入《在约伯的天平上》作为序。

列夫·舍斯托夫(LevShestov, 1866-1938),俄国白银时代最卓越的思想家之一,亦被称为存在主义哲学家。出生在俄国基辅,有犹太血统,早年毕业于基辅大学,其毕生的学术创作都集中于猛烈抨击传统形而上学和追寻圣经中全能的上帝。十月革命之后,舍斯托夫被迫流亡巴黎,成为二——三十年代俄国流亡文化的杰出代表,1938年11月,正值他最重要的压卷之作《雅典与耶路撒冷》(Athensandjerusalem)问世之际,这位俄罗斯的儿子客死异乡巴黎。著有《列夫·托尔斯泰伯爵和尼采学说中的善》(1899)、《尼采与陀思妥耶夫斯基》(1903)、《无根基颂》(1905)、《钥匙的统治》(1915)、《在约伯的天平上》(1929)、《克尔凯郭尔与存在主义哲学》(1936)、《雅典与耶路撒冷》(1938)等重要著作。舍斯托夫提出了双重视野、悲剧哲学等重要思想,对...

下载地址

豆瓣评论

  • 琴酒
    舍斯托夫的东西读的越多,会越加觉得他在走向一个言不由衷的反面,既然试图抛弃自明,那为何需要如此繁冗的叙述,更何况这最为重要的抛弃的原因他从未详细说出。虽然关于陀老斯宾诺莎和帕斯卡尔的段落都经常出现直抵人心的华章,但那却是与他所说略微自相矛盾的,充满了阐明和理解,以及理性的可靠。正如他所说,一个寻找的人是不可能真正找到的。我怀疑任何圣徒的动机。还有就是,我真的非常非常爱托尔斯泰。09-21
  • יוֹחָנָן
    惟愿我的烦恼称一称,我一切的灾害放在天平里,现今都比海沙更重。舍斯托夫的阅读体验并不是存在主义或者非理性的,虽然舍斯托夫的确是这样,但是对于现在陷入重度精神失落的我来说感受到的是深深的无力感,绝望到不想自杀,哭都哭不出来。我就如同可怜的约伯诅咒着自己的生!02-07
  • 南瓜熊
    我爱你,任性的孩子。10-21
  • Paloma
    舍斯托夫把柏拉图与亚里士多德对立,后者代表必然性、理性、墙、人们的共同世界、常识、正常人,而前者探索洞穴,即陀思妥的地下室。这似乎也是中世纪基督教哲学的主流观点?中世纪的基督教是追随亚里士多德的。但是,尼采反对柏拉图该怎么理解呢?就词语而言,尼采敌基督又抵制柏拉图,称柏拉图为最大的偶像。尼采反对的基督和柏拉图各自是怎样的基督和柏拉图?舍斯托夫的灵魂漫游真是非常非常亲切感动又给人清晰。对陀老和托翁都有了更多的认识以及更重要的更多的认识欲。12-16
  • 商夏
    读起来太跳跃了,感觉乱七八糟一大推。08-12

猜你喜欢

大家都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