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简介

落合惠美子
1958年生于日本东京,京东大学大学院文学研究科教授,曾任法国社会科学高等研究院布雷兹·帕斯卡国际研究员、斯德哥尔摩大学客座教授。
日本女性学研究者、家庭社会学者、福利国家和家庭政策的智库专家,长期致力于家族史、家庭和性别的国际比较研究,是“亚洲和全球视域下亲密性与公共领域的重建”(The Intimate and the Public in Asian and Global Perspectives)系列丛书的主编。

内容简介

作者在分析二战后日本家庭和日本社会特殊性的基础上,提出了“家庭的战后体制”这一概念,推动了日本家庭社会学向前迈进了一大步。作者通过翔实的数据深入浅出地剖析了我们认为理所当然的“家庭”的诞生,大众化和变迁,展望了21世纪日本家庭变化的新趋势。书中还涉及一些有趣而深刻的话题,如“为什么女性是主妇?”“主妇的诞生”等,在平实的叙述中,作者对家庭的多样性提出了诸多独到的见解。

下载地址

豆瓣评论

  • 维参
    一场丰盛的社会学盛宴,以人口学为基础,撬动了婚姻制度、家庭制度、儿童和教育、现代性、老龄化、女性主义等方面,细致地展现了宏观视角和社会结构如何浸入个人生活,几乎可以用作教科书。08-11
  • 邱小姐的梳妆台
    134合读。从历史人口学的角度以近代家庭的变化为眼描摹女性的「位置」,1975年为止女性劳动力率的迅速下降,「男性稼ぎ主モデル」和性别分工确立的背后,是日本战后产业升级过程中曾经在第一产业中从事农耕和家庭自营的女性,在丈夫们投入二三产业此类「生产市场」后,只能退居到家庭「再生产」领域,一并将家庭劳动彻换为「主妇劳动」后完成影子模式的定型。并且随着「个人化」的进程,小家庭的薄弱关系网使得育儿/护理只能由家庭中的女性一力承担。ps刚看到一个书评说落合老师是因阿利艾斯的《儿童的诞生》(因此也是家庭亲密圈的切入点,产业变化上也差不多,农业社会都是劳动力…)而所感…11-29
  • 赫恩曼尼
    该书初版于上世纪90年代,从“家庭的战后体制”这一概念出发,从日本家庭形态的变化、家庭内部女性主妇化程度与经济增长的关联、夫妻关系的时代之变、后代养育的选择与挑战、养育老人的困境等诸多层面,全面细致地梳理了日本战后所面临的社会问题,及其背后的人口学原因。它不仅是一部扎实的日本家庭变革之书,还是一部珍贵翔实的社会学记录。它打破了“家庭危机论”的灰色调,以极具人文关怀的笔触向读者传达了这样一种声音:从家庭到个人的转变,从标准形式到多样化的转变,意味着家庭不是一个人必须经历的,或者说,家庭仅仅是人生的一个体验而已。这一点在当下的中国社会依然具有参考价值。11-19
  • 喜爱CHEMISTRY
    很出色的一本书,现在看也完全不过时,有理论有例子,有深度又会讲述的日本社会学丛书相对稀有,看一本少一本。03-26
  • 柏拉图下港口
    这书与其说是解答了问题,不如说是提出了问题,对我们理解生育规律、家庭关系在后工业时代的变化极有帮助,且能直接联系今天的中国。虽然很快就翻完,但留下了很多思考,也和朋友进行了高质量的讨论:我们是不是应该在根本上转变方向,让政策和制度去适应人口趋势,而不是把人口趋势当成“危机”来干预?经济生产模式对人口结构变化的决定程度是否远超文化和意识形态因素?未来人口结构的变化是否可能在根本上重塑我们对全球分工、人口流动和国界等范畴的理解?到底为什么会出现未富先老?中国和日韩以及欧美的人口变化趋势有何异同?一旦加入人口因素,整个政治经济学和社会系统的理论思考马上又增添了许多不确定的成分,而家庭社会学和人口社会学又长期受到社会理论的忽视,必须保持关注此类话题!03-16

猜你喜欢

大家都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