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简介
埃里克•埃里克森 (Erik H.Erikson,1902—1994),美国神经病学家,著名的发展心理学家和精神分析学家。1902年生于德国法兰克福。1939年入美国籍。他提出人格的社会心理发展理论,把心理的发展划分为八个阶段,指出每一阶段的特殊社会心理任务;并认为每一阶段都有一个矛盾,矛盾的顺利解决是人格健康发展的前提。埃里克森1933—1939年先在波士顿开业,对儿童进行精神分析,并在哈佛、耶鲁等医学院和人类关系学院任职,又曾与人类学家一同去印第安人居留地对苏人和尤洛克人进行文化人类学调查。1939—1944年参加加利福尼亚大学儿童福利学院“纵向儿童指导研究”,涉及人的生命周期各阶段中冲突的解决及儿童游戏的性别差异等。后去加利福尼亚、堪萨斯等处任教,逐渐形成人格发展渐成说。
1950年,埃里克森出版重要著作《童年与社会》一书。该书包括精神分析(特别自我心理学)和文化人类学两方面的材,对同一性、同一性危机、心理社会延缓期等概念都有初步探讨。在该书及后来一些著作中,他制定了一个有关儿童发展的新学说。1961年后任哈佛大学人类发展学和精神病学教授。这时期的研究和著作主要以他所发展的新学说为基础并着重研究自我同一性问题。他的自我心理学理论已超出精神分析的临床范围,广泛渗透到社会科学诸领域,其声誉也超出了美国国界。
埃里克森的主要著作:《童年与社会》、《青年路德:精神分析与历史的研究》、《同一性:少年和危机》、《甘地的真理:好战的非暴力起源》、《新同一性的因次》、《杰斐逊讲演集》、《生活史和历史的瞬间》等。
豆瓣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