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简介

保罗・索鲁( Paul Theroux, 1941— )美国知名旅行文学奖。代表作有《火车大巴扎》《老巴塔哥尼亚快车》《英国环岛之旅》等。

内容简介

1986年,保罗·索鲁在时隔六年后,再一次来到中国。

下载地址

豆瓣评论

  • 呆迷
    It is interesting how can this book pass the censorship without delete half the sentences...12-08
  • 巴伐利亞酒神
    保罗索鲁赶上了一个好时代。他做梦都想象不到他有多幸运,在1986年遇到这些可以肆无忌惮谈政治谈文革的中国人,这是历史拨乱反正下的一个珍贵缺口,而他赶上了,正如他赶上了蒸汽机车在这个广袤国度的最后浪漫那般。“火车不仅仅是交通工具,火车是这个国家的一部分,它本身就是一个地方。”不知道那个像海狮一样忧伤的方先生,和在哈尔滨开往朗乡的慢车上高歌《Scarborough Fair》的田先生,现在过得好不好。而我依然期待,索鲁的下一次毒舌。01-14
  • L.D
    一名中国司机仅仅射杀一只鸟,保罗·索鲁就义形于色,这司机在他看来就跟西方殖民者眼里的非洲土著一样了。他不惜笔墨惟妙惟肖写中国人的笑、吐痰...他们如何邋遢、虚伪、狡狯、胆怯,他怎么就看不到中国老百姓的平和、善良、可爱、顽强的一面呢,至少我在文中看到他写的各色人等其实都是很好的,可他总要丑诋一番方罢——那个方先生被他臭得可不轻。不同于何伟,何伟笔下的村民、小商贩、官员、打工妹就总是充满温情。在整个旅途中,保罗始终以西方文明人自居,既带有成见,他眼里看到的就不是客观的。我不是说他写得不准确,但准确不代表客观。他的写作就跟照片一样,非常准确,不过照片摄取的只是瞬时的东西,它看不到历史,也看不到未来。01-02
  • 仙境兔子不忘记
    我看的时候经常笑得嘎嘎嘎嘎的。何伟说他见过Paul,我问他真人是不是和书里一样mean,何伟说他真人其实很nice。我表示怀疑。(Leslie说她第一次看这本书时觉得很不舒服,觉得Paul是racist!)很多写中国的外国作家在书里都是显得很温厚的。而Paul这种看不惯所有人的作家真是有趣,自从看了这本书我坐火车的时候都会想象,已经八十岁的Paul如果在火车上观察到我,是不是会评价一句“安静得无聊”。这本书里有我出生那年的欧洲, 苏联(东欧,蒙古),北上广成都厦门青海青岛烟台拉萨……今昔对比让我非常唏嘘。01-21
  • 祝羽捷
    绿皮火车怀有情结的我一路跟着保罗·索鲁的步伐停不下来地阅读。他是一个令人讨厌的那类旅行者,很难被西方人想象出来的景点和异域风情兴奋,更不是好骗的“老外”,而是像个冷酷的吸尘器一样,搜罗一路上遇见的人和事,敏锐、批判地洞察,批评了大城市在进程中的粗暴和丢失身份——嘈杂、分贝大、拥挤、肮脏、粗糙、活力、狂乱、美丽、恐怖。对乡野情有独钟,但作为中国读者我并不会被冒犯到,而是通过他的观察更加懂得了自己生活的土地及其背后的逻辑。他在中国的第二次旅行在1986年,那是我们这一代人没有记忆的80年代,即便在中国的文艺作品中也不能如此纪录片式地了解真相,抓住途旅中的瞬间,只有眼前的所见所感是最珍贵的。读完这本书我更想念绿皮火车了,便捷让我们的观察力衰退,不能很好地认识世界。12-20

猜你喜欢

大家都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