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简介

安•鲁尔(1931—2015),21岁跟随祖父的脚步加入西雅图警局,一年半之后,因视力问题离开,5年后开始报道警方案件,1969年起全职从事真实罪案写作。
她主修过未成年人心理学、犯罪学和刑罚学,完成了犯罪现场调查、治安管理、犯罪现场摄影和抓捕、搜查和扣押等课程并获得了学位。
作为认证讲师,她在多个州讲课,内容包括:连环谋杀、施虐型反社会人格、杀戮妇女和表演型罪犯。
她是制定暴力犯罪逮捕计划(VI-CAP)的美国司法部特别工作组成员,并在参议院司法小组委员会就受害者权利和连环杀手的危险等问题两次作证。
鲁尔被誉为“美国最好的真实罪案作家”。

内容简介

◎这是美国家喻户晓的积案最多的连环杀手泰德·邦迪的故事。

◎作者安·鲁尔被誉为“美国最好的真实罪案作家”。

◎《我身边的恶魔》被誉为“真实罪案的经典之作”。它抓住了普通人的心理——每个人都想知道,是否有个怪物生活在我们周围,甚至与我们朝夕相处。

安•鲁尔被誉为 “美国最好的真实罪案作家”。

《我身边的恶魔》是一部经典的真实罪案之作,是以一手资料写成的犯罪调查笔记和回忆录。首次出版就在英美各大真实罪案作品排行榜上名列前茅,多年来不断再版,还被拍成了多部影视作品。

泰德•邦迪是美国积案最多的家喻户晓的连环杀手之一。多年来,他跨州虐杀素不相识的年轻女性,罪行令人发指。他狡猾无比,依仗自己在法学院受过的训练,面对警方和法医的确凿证据一直辩称无辜,并且玩弄法律,戏耍司法人员甚至自己的律师团队,以致判决和行刑数次推迟,拖延了十几年也无法了结,更屡次伺机脱逃。最后,黔驴技穷之际,他突然宣布自己实际杀害过三百多人……

泰德•邦迪至死也没让美国警察放下心来。不仅如此,在他被送上电椅三十多年后,仍有记者在调查他,仍有心理学家在分析他,仍有司法人士在研究他。

作者安•鲁尔离开警队后,在西雅图“危机热线”做志愿者,她在交往中逐渐意识到和她一起做志愿者的泰德正是她的警方正在追踪的连环杀手“泰德”。她和泰德1971年结识,他们的友谊和通信贯穿了他的余生。其间,她既是他的朋友,也是一个寻找凶残的连环杀手的犯罪记者,她用泰德向她描述的他的双重生活,再加上她全程追踪了多地警方的侦破工作以及庭审和媒体报道,以丰富的细节全方位地串起了泰德的整个人生故事。

作为一本扣人心弦、极具爆炸性的真实罪案经典,《我身边的恶魔》抓住了普通人的心理——每个人都想知道,是否有个怪物生活在我们周围,甚至与我们朝夕相处。


安•鲁尔(1931—2015),21岁跟随祖父的脚步加入西雅图警局,一年半之后,因视力问题离开,5年后开始报道警方案件,1969年起全职从事真实罪案写作。

她主修过未成年人心理学、犯罪学和刑罚学,完成了犯罪现场调查、治安管理、犯罪现场摄影和抓捕、搜查和扣押等课程并获得了学位。

作为认证讲师,她在多个州讲课,内容包括:连环谋杀、施虐型反社会人格、杀戮妇女和表演型罪犯。

她是制定暴力犯罪逮捕计划(VI-CAP)的美国司法部特别工作组成员,并在参议院司法小组委员会就受害者权利和连环杀手的危险等问题两次作证。

鲁尔被誉为“美国最好的真实罪案作家”。

下载地址

豆瓣评论

  • 나탈리
    作者可能也被泰德操控了,把他当成死去的弟弟。否则我不能理解整个过程中她的一些思维和行为,比如“杀了泰德也于事无补。它只能保证泰德再也不会杀人了。”“我个人也不希望他死。”两星是辛苦她写了这本书(当中有没有虚构成分就不知道了)。读到最后,我更多感觉作者写这本书只是为了通过泰德朋友身份来赚钱。04-28
  • 脑坑少年
    一点都读不出来纪实的成分,全篇都是描述泰德身世如何有魅力如何聪明敏感,主观程度拉满。不禁怀疑作者您就是他粉丝俱乐部一员吧…不如改名叫我的那个杀人犯亲友。作者作为有警察经验又是真实案件作家,结果立场歪到外太空。不得不怀疑她的其他作品可读性07-21
  • 櫻井アヤキ
    虽然作者莫名其妙的在示爱,但是还是很变态呵呵。看完书再看前面的照片,毛骨悚然啊。03-09
  • 狼的草稿
    作者和这些美国人是怎么想的,罪犯杀了这么多人,还妄想着感化他,治愈他。通篇文章拖沓的不行,就像老太婆的裹脚布又臭又长。01-16
  • HYF
    Ted是个病态畸形人,而作者是个圣母婊,她和Ted一样令人作呕07-29

猜你喜欢

大家都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