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简介

杨念群,中国人民大学清史研究所教授。主要著作有:《儒学地域化的近代形态:三大知识群体互动的比较研究》(1997)、《杨念群自选集》(2000)、《中层理论:东西方思想会通下的中国史研究》(2001)、《雪域求法记:一个汉人喇嘛的口述史》(合编,2003)、《再造“病人”:中西医冲突下的空间政治(1832—1985)》(2006)、《何处是“江南”?:清朝正统观的确立与士林精神世界的变异》(2010)、《五四的另一面:“社会”观念的形成与新型组织的诞生》(2019)等,主持《新史学》丛刊(中华书局版)及“新史学&多元对话系列”丛书。主要学术兴趣是中国政治史、社会史研究,并长期致力于从跨学科、跨领域的角度探究中国史研究的新途径。

内容简介

★著名历史学家杨念群教授深耕二十余年,政治史研究扛鼎之作

以贯通视野,系统梳理清朝以前数千年的正统观流变;以聚焦眼光,深度剖析清朝复杂多变的“大一统”观形成轨迹;以延展思路,清晰勾勒“大一统”观在近代中国的变异。

★把“大一统”作为方法,开启理解中国的全新视角

王朝更迭绵延千年,历代帝王如何树立政治权威,获得承接“天命”的资格?历两汉宋明儒家阐释,清朝如何改造前朝“正统观”,重申“一统”之为首义?

★绘制清朝建立特殊“正统性”的全息图像,深入揭示有清一代皇权的本质

从制度、文化到边疆治理,互动考察政治与教化;由帝王、官僚到基层社会,层层分梳统治与治理。

★重新解读中国传统核心观念,发掘其在现代历史转折过程中的延续性作用

什么是“统治”?什么是“清朝统治”?“统治”与“治理”的边界应该设在何处?如何重审“纪纲”的意义?

———————————————

《“天命”如何转移》指出,清朝创造出了一种新型“正统观”。清朝以前的“正统论”基本上依赖单一的儒家道德教化观念,清朝则建立起了另一种对前朝正统观的补充性诠释框架,与其“二元理政”的治理模式相互配合。而“大一统”正是正统观的首义,是王者获取“正统性”的思想与实践基础。

《“天命”如何转移》围绕“大一统”在“观念”与“实践”两个方面的表现展开具体讨论。一方面探究“大一统”观的产生与演变过程及其在清代展现出的独特历史形态,另一方面探讨“大一统”观在清代政治、社会与文化实践过程中到底如何发挥其作用和影响力。


杨念群,中国人民大学清史研究所教授。主要著作有:《儒学地域化的近代形态:三大知识群体互动的比较研究》(1997)、《杨念群自选集》(2000)、《中层理论:东西方思想会通下的中国史研究》(2001)、《雪域求法记:一个汉人喇嘛的口述史》(合编,2003)、《再造“病人”:中西医冲突下的空间政治(1832—1985)》(2006)、《何处是“江南”?:清朝正统观的确立与士林精神世界的变异》(2010)、《五四的另一面:“社会”观念的形成与新型组织的诞生》(2019)等,主持《新史学》丛刊(中华书局版)及“新史学&多元对话系列”丛书。主要学术兴趣是中国政治史、社会史研究,并长期致力于从跨学科、跨领域的角度探究中国史研究的新途径。

下载地址

豆瓣评论

  • 不知道了
    不赞同“三清喵”的说法,这人应该是知识面集中在中古范畴。清代道教已在高层政治中完全不具备影响力了,对于上层信仰也无影响,这点与中古截然不同。在清代的政治文化中,其主要的挑战与调适始终是来自儒学内部,所谓藏传佛教也只是清帝统合蒙藏的一种权术,而毫无疑问清帝真正的忧患始终在汉地。如果连这点都认识不到的话,就请那位不要读清史的书了,没必要,毕竟清代离中古甚远,本亦无参考必要。再更一下,针对某人让我去读的研究,杨启樵书仅备通俗读物之用,一是阙漏甚多,二是多为沿袭史料缺乏辨析,三是年代久远已无参考价值。因此非本领域的某人请不要在鄙人专业领域徒增笑柄。至于某人说提及中古部分,书中数页而已,恐怕无妨。另外,说“驱除鞑虏,恢复中华”打一星的是不是有病?清朝都不能研究了?而且作者也没拥护清朝,你破哪门子的防?09-11
  • 木六
    洋洋洒洒枝蔓斑杂 核心论: 所谓清帝"改造"汉人王朝正统观 实是在"五德终始"与"在德攘夷"外 重提空间疆域上"合一"广大之重要 凸显"混一即正统"此一正当性. 手段上 不乏亲自越士大夫构建"尊王"为核心之独特帝王经学 3.512-06
  • frozenmoon
    其中写到:“儒家本来就有两种职能,一种近于知天文,识旱潦的术士,另一种则近于灌输道德训条的教师。”所谓天命,无非是为自己建立合法性与合理性,刨除其他,对在天命转移过程中的知识分子角色更感兴趣。所谓方士化儒生,就是从批判者身份变成了恭维者的身份,这种“知识分子遇到权力”的议题非常有趣。11-08
  • danyboy
    本书是杨老师对新清史的回应。我对清代了解很少,因此抱着学习的态度。首先,只是从印象感觉来说,清代始终给我一种近代乃至当代之感,而不是古代或是一分为二的古代和近代。很微妙。打个比方,清代之于今,犹如元代之于明,设想自己是永乐之民。第二,一直觉得新清史有些隔的地方,有些被刻意凸显的“异”,其实无法掩盖吾土吾民的“同”,依然是微妙的,大概只有此地此人能感知吧。第三,回到本书的结构,杨老师是希望突出大一统的意义,从而有别于过去几十年“天下”等概念吧。11-13
  • bookbug
    道理是清楚的,观点是鲜明的,而且逻辑上也并不复杂,但阅读的感受却是被作者复杂化了,不知是否刻意而为。其实不论是三统还是五德,正统论还是大一统,甚至我们后来的先锋队和先进生产力代表,都是一种强调其阶级统治之正确性的理论基础,表面上是政权既定之根本,实际上是个寻根逐本的过程。本书最核心的部分就是讲述历朝历代在定鼎后寻根过程之细末以及与之有关的诸多旁支。单以近世而论,宋明因偏安强调夷夏与正统,元清以疆域看重尊王与一统,都是避实就虚和扬长避短,无可厚非,但彼时历代名臣的道德文字读起来就颇为有趣了,主题先行的遵命文章不胜枚举。作者在最末对晚清的讲述,特别是最早开眼看世界的那批以西方理论和视角混搭传统道统思想的论述。颇可玩味。至于最后得出自治和无为在中国基层只能昙花一现无法长期存活的结论,不敢苟同。11-18

猜你喜欢

大家都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