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简介

石牟礼道子(Ishimure Michiko),1927年出生于熊本县天草郡。1969年出版本书《苦海净土》。作为描写水俣病现状的纪实,本书被赞誉为一部勾勒出生命和灵魂的文学作品。1971年,荣获第一届大宅壮一奖,但作者辞受。1973年,荣获麦格塞塞奖(TheRamon Magsaysay Award)。1993年,其作品《十六夜桥》荣获紫式部文学奖。2002年,荣获朝日奖。同年,发表新作能剧《不知火》。2013年,《羞怯之国——石牟礼道子全诗集》(石风社)荣获艺术选赏文部科学大臣赏。2004年出版《石牟礼道子全集 不知火》(藤原书店)。在该全集的基础上,相继修改完成了作为本书后续的第二部《众神的村落》和第三部《天鱼》。另外还出版了《先妣之国——石牟礼道子诗歌文集》(讲谈社文艺文库,2014)等作品。

内容简介

水俣病于1953年在日本熊本县水俣一带开始被逐渐发现,这是由工厂废水中的水银成分引发的现代文明病。在当地长大的作者石牟礼道子把它视作自身的苦难经历,1960年左右,她怀着“并不是想要谁来阅读,而是打算独自奋战”的心态开始采访,对患者及其家人悲苦的人生进行了记录,并通过文章呈现了水俣病患者的惨状。同时,肇事企业和日本政府在面对重大民生问题时的推诿、拖延、冷酷,也得到了很好的揭露。这些文章陆续发表,最终结集为《苦海净土》于1969年出版。首版后,即产生了巨大社会影响。作者也成为反环境污染领域的著名公众人物。《苦海净土》是世界生态文学中最重要的作品之一,其中的某些段落还入选日本的教科书,在日本可谓家喻户晓。

尽管《苦海净土》已经问世50年了,但它仍未停止向世间诉说现代工业文明可能带来的巨大环境灾难给人类造成的深痛巨创,和那即便是处于极限状态下也从未泯灭的人性的光辉与尊严。作为生命的文学,它永远值得阅读。

石牟礼道子(Ishimure Michiko),1927年出生于熊本县天草郡。1969年出版《苦海净土》《苦海净土》。作为描写水俣病现状的纪实,《苦海净土》被赞誉为一部勾勒出生命和灵魂的文学作品。1971年,荣获第一届大宅壮一奖,但作者辞受。1973年,荣获麦格塞塞奖(TheRamon Magsaysay Award)。1993年,其作品《十六夜桥》荣获紫式部文学奖。2002年,荣获朝日奖。同年,发表新作能剧《不知火》。2013年,《羞怯之国——石牟礼道子全诗集》(石风社)荣获艺术选赏文部科学大臣赏。2004年出版《石牟礼道子全集 不知火》(藤原书店)。在该全集的基础上,相继修改完成了作为《苦海净土》后续的第二部《众神的村落》和第三部《天鱼》。另外还出版了《先妣之国——石牟礼道子诗歌文集》(讲谈社文艺文库,2014)等作品。

下载地址

豆瓣评论

  • Adarkwalker
    今年唯一看完的书,书很薄文字却很沉重,明白日本之所以能诞生《死魂曲》、《彼岸岛》这类型作品绝不是偶然,水俣以及其它因有毒金属公害而饱受折磨的村落,也许就是羽生蛇村的历史原型,没有哪个国家像日本这样经历这么多人为的自然灾难,从核辐射的灭绝到顽蛮冷漠的城市工业化进程,多少人间地狱和抗争才换来今天的理智。01-12
  • 北有汪洋
    在日本正式向海洋排放核污水的第二天,蓦地想起以前读过的这本书。我想倘若露思·本尼迪克特还活着,可能会在《菊与刀》加上一章《偶尔反思 从不悔改》。08-25
  • limbo
    这本书写得太好了,语言实在是纯净如玻璃般触碰读者的灵魂。尤其是前几章写农渔村共同体的描述格外动人,几页后是各种人的语言融合在一段中密集地书写,几行间村人老人作者视角飞速切换,简单的口语描述却生动照应了前文农渔村一体的那种包容感。作者的语言如诗,整本书的描写氛围也如解读中那边有种巫女凭依之感,轻盈浮动,海风吹拂。书后渡边君的见解也是非常配得上正文的分析。可惜的是翻译的质量前后不一,第四五章开始格外差,严重破坏了前三章带来的良好阅读感受。故扣除一颗星。03-02
  • 停停歇歇,终于读完。书评与正文同样精彩。整个阅读过程中都只能感觉到无力。被堕掉的胎儿化身成了盘子中的鱼,夜里被子掉了自己也无法捡起来盖上的孤独感。想读本书作者的其他作品。01-27
  • 宝可梦的nini
    我需要不断地提醒自己:这是纪实文学,这些文字即便经过了作者的想象和加工,也绝对忠实于讲述者本人的话语。而这样做的后果就是,当我读完整本书后,不得不强忍住几度翻涌的泪水,不得不站身来走到窗口投射进的阳光之中,沉默着祈祷着其实根本不存在的天神给予逝去的人安息的天堂。08-15

猜你喜欢

大家都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