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简介

定宜庄,女,满族,北京市人。1968年赴内蒙古锡林郭勒盟阿巴嘎旗插队,1974年回城。先后从北京师范大学、中央民族大学获史学学士、硕士和博士学位。现为中国社会科学院历史》等。

内容简介

《中国知青上山下乡作为一项正式的国家安置政策出台、演变和形成的过程。作者明确指出了以下三点:

下载地址

豆瓣评论

  • 艾弗砷
    语言太八股了,用六十年代的文风来写六十年代的事,很危险,很容易被当时的语言逻辑带到沟沟里去,思维也不由自主地被当时的思维逻辑收编。读着提不起精神来。02-28
  • 青(求己)
    这本书可与最近较为流行的《失落的一代》对比或混合着读,说老实话,潘鸣啸的那本书其实还是外国人的一种视角,看问题的角度和中国人还是不一样的,而且细部考证,这本书要强于潘,尤其是初澜,写得非常好,强烈推荐阅读~08-14
  • 孤岛森林
    本想写书评,但觉得自己实在算不上什么东西可以评价这种历史书,还是读完下一部再做思考。看这本书的原因很简单,七堇年的作品多反映出知青的充满磨难的命运,所以好奇。但是当我翻开这本书开始读时,我发现这本书完全颠覆了我的观念。对于当今的人们来说,知青一词不过成了文学的小借口,用上山下乡来作为话题,但是却没有多少人真真正正的来探索当时所谓的知青是何种状态。知青的历史和文革并不统一,很多人把知青约等于文革的产物,实在是太偏差了。而大家忽视的缘故更多是政治的原因,这本书96年完稿,而98年出版,现在我才看到,而这么一部作品为何依然没有反响?是知青们的集体无言吗?还是羞赧表达?这都是值得深思的问题。更多的我想还是很多影视文学并未真正思考这个问题,背景一搭,唱的是现代戏。初澜过,大潮来。大潮容量更大,得寒假了12-10
  • K.J
    作为知青的作者能够不带有任何主观情绪(无论正负)去描述这段历史,实在难能可贵。《初澜》中涉及的知青按照定义,应当是广义的知青,即上山下乡的先行者“回乡青年”,作为不成熟制度的牺牲品,这些人在历史上较之“老三届”等知名知青群体甚是默默无闻,然而牺牲最多、付出代价最大的却恰恰是这些“回乡青年”。任何一个运动都不能够剥离时代背景而去单独分析,知青的上山下乡是一系列政策实施以及“极左思潮”等社会意识形态的共同结果,也是计划经济矛盾激化、政治路线过于极端的必然产物。然而即使在那个扭曲的时代,仍然出现了遇罗克、张木生这样勇于发声的“脊梁”,具有独立思考能力的知识分子。现在回想起来,仍会庆幸吧10-13
  • 青山姑娘
    “此生若得幸福安稳,谁又愿颠沛流离”书中观点较为客观地看待知青运动,未曾经历过,难知其中滋味。“知青上山下乡”是一系列政策实施以及“极左思潮”等社会意识形态的共同结果,也是计划经济矛盾激化、政治路线过于极端的必然产物。然而,即使在那个扭曲的时代,仍然出现了遇罗克、张木生这样勇于发声的脊梁,具有独立思考能力的知识分子,现在想来,仍会庆幸。04-30

猜你喜欢

大家都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