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简介

鹤见俊辅(1922—2015),日本大众文化史》《战争留下了什么》《漫画的战后思想》等。1994年因其对现代思想和大众文化论的贡献以及在野思想的确立,荣获“朝日奖”。

内容简介

“理想国译丛”(MIRROR)系列之一(036)

下载地址

豆瓣评论

  • 理想国
    【那些值得再版的好书】鹤见俊辅的《战争时期日本精神史》即将上架,老版孔夫子旧书网都卖两三百了,有一家竟然还卖900……再如石川祯浩《中国共产党成立史》,最初特价书店都有卖,一二十一本,现在都八九百了……不少绝版书,价格都很高了。10-16
  • 成知默
    2019142:1931-1945年15年战争时期的日本精神状况,由鹤见俊辅在麦吉尔大学的讲课实录串联而成,但称之为“史”则稍显牵强,整体结构较为散乱,虽以“转向”作为战时日本总体精神面貌,但无论是历史上的锁国性特征与自卑感如何影响日本文化,还是日本如何从明治维新的自由开放转向战时的极端军国主义与超国家主义,以及知识分子的对抗与转向、普通民众的战时心态等方面的解读都太过浮光掠影,难以成其体系。史料过于粗疏,史论部分又太过泛泛而谈,无甚洞见。将天皇的权威与权力视为由宪法及其他所限定的限制君主的密教体系,以及将天皇视为具有无限的权威与权力的绝对君主的显教体系,两者的对照解读倒是有点意思。11-20
  • 悬浮的潜水艇
    比起被各式各样的意识形态所操弄,还是从生活的常识中获得正直正义的内涵来得更有益处。11-17
  • 欢乐分裂
    针对如此宏大的主题,承载体量显然远远不够,难免显得浮光掠影而流于碎片化,也因是讲稿之故而整体结构略松散;然其提出的种种概念其实颇富创见,尤其关于“转向”一说,考察“十五年战争”前后的具体事例,捋出其典型特征,“记述国家权力的特质及其如何行使强制力,个人回应国家暴力时的思想变化。”并指出:“转向本身在本质上是好是坏,不以这种定义来判断。”与其鲜明的反战态度,以及对日本“锁国性”的探究,作者的立场可算相当克制而公允。从国家机器到政治高层直至个人,无论被迫还是自愿,逐步走向超国家主义之路,背后皆有深层而长远的历史文化原因,放置于今日仍让人警醒——“转向”,或许随时都能发生。06-05
  • Jerry
    荣格认为,无意识有两个层次:个人无意识和集体无意识。对此,他也有一个形象的比喻:“高出水面的一些小岛代表一些人的个体意识的觉醒部分;由于潮汐运动才露出来的水面下的陆地部分代表个体的个人无意识,所有的岛最终以为基地的海床就是集体无意识。”日本知识分子的集体转向与希特勒纳粹时期德国国民的集体转向何其相似。而这又与汉娜·阿伦特提出的平庸之恶十分相关,两者作为解释体系,回答了许多社会尤其是战争来临之前国民的集体转向问题。因此,汉娜·阿伦特的这句话仍具有振聋发聩的意义:恶是不曾思考过的东西。思考要达到某一深度,逼近其根源,而涉及恶的瞬间,那里什么也没有,带来思考的挫折,这就是“平庸之恶”。01-12

猜你喜欢

大家都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