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简介

伊沃·安德里奇(1892—1975),前南斯拉夫文学大师,诺贝尔文学奖得主。小说家、诗人、散文家、游记作家、文学批评家。
一战时参加爱国运动而被捕入狱,惨遭流放,在此期间目睹并经历了种种苦难,获释后任职高级外交官。二战时期拒绝与法西斯合作,写下构思巧妙的史诗代表作“波斯尼亚三部曲”——《德里纳河上的桥》《萨拉热窝女人》《特拉夫尼克纪事》。
国家解放后,担任南斯拉夫作协主席,创作了多部极具特色的中短篇小说。曾获南斯拉夫作家协会奖和一级人民勋章。
1961年,因“以史诗般的气魄从你的祖囯的历史中找到了主题并且描绘了人类的命运”,成为第1位荣获诺贝尔文学奖的巴尔干地区作家。

内容简介

《德里纳河上的桥》这部表现形式新颖别致的小说,仅用20多万字的篇幅就概括了一个国家450年的历史。它既准确地描述了几个世纪以来维合格勒城一系列的重大历史事件,也细致地勾画出一幅幅情趣盎然的生活场景,成功地塑造了几十个不同历史时期的典型人物。

德里纳河上的桥即是作者构思的焦点,几乎成了小说主人公的化身。它在地理上连结着东方和西方,在时间上联结着过去和现在。“桥”,它更像人民苦难的目击者,好似反映波斯尼亚历史的万花筒或多棱镜,叙述着有关波斯尼亚人民的苦难和抗争的庄严史诗。

下载地址

豆瓣评论

  • 巴伐利亞酒神
    维谢格拉德曾在电影里让德国人的装甲师铩羽而归,而故事却发生在这之前的那四百年,从默罕穆德帕夏的时代一直到1914年的无情炮火。那蛇一样转圈的德里纳河,不仅仅分割了塞尔维亚和波斯尼亚,也成为东方和西方的边界。河流孕育了城邦,那座巍然屹立的十一孔大桥,伴随着维谢格拉德从小村落发展为市镇,从土耳其苏丹直到奥匈帝国时代。只有那大桥,才是一个永恒的旁观者;而城门,是一座不会谢幕的梦剧场,承载着塞尔维亚人、土耳其穆斯林、犹太人、茨冈人的眼泪与乡愁……说不清的悲欢离合,道不尽的人和事,在安德里奇大气恢弘的笔触下,像那海浪退潮后的水草那般,浮浮沉沉。02-17
  • 郑奉常论隋炀帝
    作者是塞尔维亚文学的代表人物,成就和莎士比亚、托尔斯泰是一个级别的。不光是塞尔维亚,俄罗斯、英美、法德等不同阵营的国家一致公认其辉煌的文学成就。放到所有诺贝尔文学奖获奖作家和提名作家,都属于第一梯队。10-09
  • Berlinka
    “桥”是理解巴尔干文化的秘钥,如何理解巴尔干这块血与泪之地,也许这个世界上没有任何一个作家可以超越安德里奇了。他的文学是历史,历史也是文学。他的人道主义带有一种经过理性淬炼的激情,帕夏桥横跨着德里纳河的东西,一边是东方,一边是西方,直到界限全都消失,一片混沌,桥也消失,人也消失,只有德里纳河潺潺流淌,巴尔干的眼泪。千百年来陷入宗教漩涡的斯拉夫人,其实并不知道自己只是献祭给上苍的黑羊,他们激情四溢地牺牲,又笑又哭地死去。04-11
  • 书香溢门
    与其说这是一部结构散漫的小说,我更愿意称之为带有历史性纪传性的虚构的长篇散文。围绕着一座古老的石拱大桥从建成到毁坏的过程,展示了夹杂在三个国家之间的饱受战争催残的小城历史,塑造了上百个性格迥异、命运多蹇的小城人物,构成了一部巴尔干地区小城的史诗02-25
  • 余小岛
    真史诗巨著。往小了说可以是巴尔干半岛地方编年史,往大了说无疑是人类命运发展史。正如诺贝尔文学奖授奖词所说:“以史诗般的气魄从你祖囯的历史中找到了主题并且描绘了人类的命运”。整部小说叙事跨度极大,从十六世纪中叶默罕穆德帕夏,到1914年一战爆发,前后四百年。纷杂世事,喜怒哀乐,兴亡祸福,宛如过眼云烟,唯一屹立不倒的只有这座德里纳河上的大桥,亘古不变,连绵不绝。所以整部小说也没有绝对的人物主角,随着时代变迁,人物不一,但这所有的一切都以大桥相连接。这座大桥不仅连通了德里纳河两岸的东西方文化,更是见证了巴尔干半岛四百年的兴亡。本书只写到了一战为止,安德里奇也1975年去世,不知他看到这块土地后来的波黑战争,南斯拉夫解体,以及如今的难民问题,又该作何想了。09-07

猜你喜欢

大家都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