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简介

刘小枫,1956年生,四川重庆人。1978年入四川外语学院,获文学士学位;1982年入北京大学,获哲学硕士学位; 1985年到深圳大学中文系任教;1989年入瑞士巴塞尔大学,获神学博士学位。1993年起,任香港中文大学中国文化研究所研究员、北京大学比较文化研究所兼任教授。现任中国人民大学文学院、中山大学哲学系、重庆大学的教授。主要著作有《诗化哲学》(1986)、《拯救与逍遥》(1988)、《走向十字架上的真》(1994)、《这一代人的怕和爱》(1995)等。

内容简介

《拯救与逍遥》曾引起中国学界震动。《拯救与逍遥》讨论人类精神的终极关怀,并以比较的方式展开讨论。比较的双方是东西方的文化形态,其实质在于承担人类精神的终极关怀之际的不同的价值和道路。

《拯救与逍遥》的比较并非坊间流行的泛泛之论,言约指博,而文辞犀利,在特定方面充分反映了东西方文化的碰撞和争论。作者以其激情洋溢但不乏客观的态度对东方文明中诸因素作了深入探讨,并对西方文化语境中的特出人物与思想进行了详尽分析,彰显既往文化比较之误区乃至荒谬,以突显在《拯救与逍遥》中作者所涉猎的人类精神的终极关怀承担之际可能的希望与真理之路。

《拯救与逍遥》开篇分析了价值现象学的精神冲突;绪论研究了诗人自杀的意义,以下五章系统诠释了中西方思想在社会价值、文化背景、文学意义及思想形式上的异同。全书结构清晰、理论深刻、观点新颖,具有极高的学术价值。

下载地址

豆瓣评论

  • 濒危嗜睡症患者
    长话短说:1.很不忍打三颗星,但四星的定义是推荐,自己读完并不觉得是必读书。2.读书量惊人(尤其是本书初版于80年代),文笔非一般地好(很想拜读刘老师高考作文),但也极其啰嗦(修订本前言略矫情)。3.读每一页都惊叹于作者的学识,可谓学贯中西。作者对当代精英学生的吸引力远超刘军宁,非常容易理解。4.可惜无数涓涓细流最后未能汇成一条壮观的大河,因为缺乏整体论证框架,最后成为单独看很有价值的无数读书笔记。5.两面作战,左反倡导儒家传统的文化保守主义,右反西方理性主义和相对主义,心仪有道德谱系、超越精神和绝对价值的基督教。好奇作者现在怎么看基督教。6.但无论具体观点有无变化,我的感觉,刘老师这么多年的学术追求其实有一条主线,那就是对肤浅、庸俗和主流的不屑。别人津津乐道者,刘必唾弃之。02-03
  • 风后
    果然改动好大。。。要通过分析两个版本之间的不同来了解刘小枫的转向,工作量很大的。。08-17
  • 南渡
    4.6 此书厚重而不艰涩,虽多有绕语,但不乏柔动与深刻的命运发问。书中所提文诗哲皆有所涉猎,儒释道耶的浸入,虚无主义的缠绕,信仰依托地悲剧呼告,都曾是我自身命运的挣扎与思渡。年轻时期的刘偏向于西方基督神学的拯救,文字不免情感化,属于非理性哲学的流溢。轻视了中国的古老文明的涵纳与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坚韧性,读过德国古典哲学回过头来,此书学术价值较低。11-26
  • 陈毓秀
    你觉得还能指望什么呢?04-21
  • 若沫潺湲
    此书颇具启发性,刘小枫从对生命的终极关怀出发论述东西方思想价值判断的冲突和取舍。其整体论述具其自身的完整性与系统性,但我认为最出彩也是最让我引发共鸣的一章还是绪论《诗人自杀的意义》,它是整本书的线索,是其精神主旨的揭示。它直言了如是的困境:“为了信念而活的诗人终于自杀了,虚无主义已侵入诗人的骨髓,所有传统的价值信念都进入了末日审判时代”。但同时这本书固也有不足,整本书宛若一部大型阅读理解,部分观念主观性过强。且《天问》一章的旁征博引让我觉得略显臃肿,大可精简一些。故我们大可以批判的观念去审视这本书,毕竟著书本就是作者抒发主观看法的方式,但书中提出的严峻的冲突和亟待解决的问题诚是需我们不得不进行颇为沉重的思索:面对人生与生俱来的欠然应如何找寻绝对的精神?故何处为完满,何处为终结,何处为救赎?05-20

猜你喜欢

大家都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