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简介

库沙那瓦·乔杜里,生于加尔各答,后随父母移民美国。在耶鲁大学完成本科学业后,回到加尔各答并以记者身份供职于当地的《政治家报》,后又返回美国在耶鲁大学攻读政治学博士学位。本书是其第一本公开发表的文学创作。

内容简介


*编辑推荐*:

离乡需要很大的勇气,归乡又何尝不是?

《史诗之城》是写给伟大城市加尔各答的一封优美、幽默、智慧的情书,充斥着对它细腻的观察,从城中文化、音乐、电影、节庆到城里的人和美食,这座城市的节奏自细节处得到完美体现。乔杜里的叙述方式诙谐犀利且不乏美感,在其笔下,我们看到的加尔各答非但气数未尽,甚至还有惊喜连连奉上。比如,他会写自己接触到的各路热情高涨的写作者们、孟加拉语的地下杂志、文学集会、学院街的二手书店群,以及隐藏在一系列鲜活生动的文艺现场背后的属于加尔各答的原生魅力:对话、阅读和诗歌,老派的社交和娱乐方式在这座城市里仍然备受尊重,并未全盘让位于电子显示屏、互联网和电视节目,这可能是我们在这座城市里最容易找到的稀缺于整个时代的生活品质。——威廉·达尔林普

在《史诗之城》中,库沙那瓦·乔杜里带领我们去往加尔各答,在那儿,我们穿梭于喧闹的街头世界,随他一起越过繁杂的人流,绕过人力车,与当地声色融为一体。这是一部关于加尔各答的童话,也是一位文化居间者对自己移民过往和乡愁的诉说;它不仅反射了一座城市的样貌,更映照出了个体与城市的纠葛。《史诗之城》是一次关于成长、关于爱的美丽书写。——亚当·布拉德利

这是一本以爱、幻想以及迷惘为底色的作品,乔杜里将加尔各答的街景摊开在读者眼前,从中我们得以一窥那里喧闹多彩的日常,以及事关当地人生活纷繁的细枝末节。——《选择》杂志

家庭回忆录、自传和历史的深刻融合,解读了加尔各答的政治、社会和文化……讲述了加尔各答这座城市戏剧性的过去和动荡的今天。——柯克斯书评

*内容简介*:

加尔各答,英属印度首府,曾经“帝国的门户”和亚洲最大城市,印度工业和文化发展中心,诞生了泰戈尔、维韦卡南达、萨蒂亚吉特·雷伊……作为英国人在恒河边建立的贸易港口,这座城市最初是由来自世界各地的移民组成。人们漂洋过海来到这里,组成一个个社区,并在这片土地上安家立业。但迈入21世纪,加尔各答的地位已不复往昔,年轻人不得不为了生计背井离乡,去往更为发达的欧美国家。

正是在此时,已有多次移民经历的乔杜里回来了——毕业于普林斯顿大学并获得耶鲁大学博士学位的他,放弃了在美国的工作,回到这座被他的移民父母抛弃的城市,重新审视这个生长于河流和沼泽之间的“昨日的孩子”。

在这里,他一边为当地最著名的英文报刊《政治家报》工作,一边游走在城市各个角落,撰写着加尔各答城市街道上每一天经过的人、发生的事。触碰禁忌的雨伞公园、新建的商场、蹲守街头的鱼贩子、自燃的巴士、各类文学集会、二手书店群、老派的社交和娱乐活动……这些琐碎平凡而又真实的存在构成了加尔各答这个历史悠久的史诗城市。

这《史诗之城》不仅是一段归乡人难忘的记录,也是世界在一座城市中的细腻体现。

下载地址

豆瓣评论

  • 跨过卢比孔河
    “如果你沿着贾达夫布尔那附近的主干道走下去,你会遇见和马诺吉有关的几乎所有人,他的父母、兄弟、亲戚,还有朋友,等等。”作者对加尔各答的情感与我对家乡那个东北小城的情感很相似,交织着逃离和回归的复杂情绪。我一直认为第一代来大城市打拼的年轻人和移一代很像,留恋故土但终究无法放弃一切回归,在新的城市/国家举目无亲尽是陌生之感,没有前路也没有退路……06-14
  • lucia
    面对现实我们只愿意碎片化地一知半解地看待它,并且固执地认为人与人之间一定是存在思想对立的,甚至在自家内部也要分出个你我来,就好比我们认为自己和奶奶根本就是两个世界的人一样。06-11
  • 不蹲不蹲
    加尔各答这座城市配得上这个书名,但是作者着实才华有限,浪费了这么好的题材。街头描写过多过细,倒不如放张照片或者地图更吸引人。可以通过文章体会到作者对故乡的复杂感情,但是内容有些流水账了,其实三星半更合适。翻译的不错,可读性很强。06-12
  • sunfallwinterG
    大概是抱着一种困惑展开阅读的:作者已经有机会移民到美国过上精英阶级的人生,为什么又要数次回到加尔各答,一个他自己都认同充斥着难民、贫穷、疾病和季风的地方呢?但读完很喜欢这种详实的流水账,喜欢作者所描绘的加尔各答街头百景,除了图书堆成迷宫的学院街、充斥着大街小巷的女神雕像、散发着香气的茶馆和炸面球的摊点、伫立在贫民窟之中的维多利亚宫殿等这些元素以外,对于殖民者留下的统治印记、原生社会的既定秩序、种族纷争这些话题也有着一位前记者的敏锐思考和自省。诚如作者所言,对于加尔各答,他所拥有的只是回忆,但是这回忆无论如何也逃不出去。“你总是会来到你的城市。别指望其他——没有船,也没有路。”12-31
  • 马德里的格里柯
    实体书边看边感叹这书名起的太夸张,读完后我很确定的说这不是史诗之城,这就是个劝退之城!实在感受不到加尔各答一丝一毫魅力!用两本书来类比下,本书有“游记”特色,从这点出发:《项塔兰》里描写旅游观光部分碾压本书(读过你就能体会深刻);读本书时会不由自主想到帕慕克的《伊斯坦布尔》,本书作者和帕慕克家有相同点都是祖辈是大户人家,慢慢衰落。两本都是在写自己家乡。但写出的作品落差之大…大到本书是絮絮叨叨流水账旅游册子。而另一本则是文学殿堂大师级,深沉的爱被忧郁所包围,因为爱你又必须离开你(故土)…04-22

猜你喜欢

大家都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