豆瓣评论

  • 可爱的wumaomao
    库沙那瓦•乔杜里的《史诗之城—在加尔各答的街头世界》其实是一种追寻回忆之旅,作者父母移民美国,在那里出生,回加尔各答度过童年,在美国求学,回加尔各答工作,去美国深造,再回加尔各答生活。来回之中是得到还是失去?他对于印巴分治等有很多自己的历史理解,对于城市的发展有时是不是有点共鸣?01-07
  • 空空
    2021长5:行文松散,所以最后作者还是选择去了新德里和费城,加尔各答作为落魄的旧日首都还是被甩在身后?02-02
  • 甚小望远镜
    “一些加尔各答人沉浸在拔地而起的高楼带来的幻境,以及随之而来弥漫在城市里的甲醛味道中,陶醉在眼前奢华的场景中,并认为这便会是永恒。”03-10
  • mmmg
    加尔各答、作者的家族和成长史、作者的乡愁和人生危机感和一路甲乙丙丁,谈不上线索了,咖喱乱炖但是不香。05-27
  • Aviva
    看不出“史诗”之处,对书中的加尔各答也没留下好印象,只能说各人的家乡各人爱。01-25
  • 剪刀手布鲁斯
    源于作者记者的经历,所以文章读来好像有个当地导游带着我在加尔各答游览了一圈。这本书的写作过程也是作者找寻自己归乡的理由,本来想借着这本书也找寻到让自己归乡的理由,可是文章的结尾似乎作者又要开启一段新的征程,离乡需要勇气,归乡有何尝不是?03-06
  • 菜緒
    加尔各答街上那股奇妙的味道(路边香火加香料味)太爱了12-25
  • Windward Chen
    代入感很强,历史的伤痛感很真实。01-23
  • Athos
    不愧是出去过又回来的人,外婆的老宅、童年寄居的奶奶家、老报社、学院街还有梦想中的带阳台的小杂志社,这些段落如果没有投身和游历是无法写出来的;而第五产业园,挤小巴、找租房、探访诗歌会、与老婆的争吵、市场买鱼几段精彩风趣。好想吃鱼汤咖喱鸡和油炸面团子啊!03-04
  • 飞飞梭
    作者果然是爱东一锤子、西一锤子,唠唠叨叨的印度人。他蜘蛛吐丝般的碎碎念将这个城市几代人的旧事、新事、悲欢离合编织成网。一座城因为里面的人而成诗,这首诗因为汇聚了成千上万的人生,便成了史。04-29
  • cyqyiyi
    作者对家乡的爱很深沉且敢于书写脏乱差。体会了一把在那里旅行的话我一定会拉肚子哈哈哈03-10
  • 马德里的格里柯
    实体书边看边感叹这书名起的太夸张,读完后我很确定的说这不是史诗之城,这就是个劝退之城!实在感受不到加尔各答一丝一毫魅力!用两本书来类比下,本书有“游记”特色,从这点出发:《项塔兰》里描写旅游观光部分碾压本书(读过你就能体会深刻);读本书时会不由自主想到帕慕克的《伊斯坦布尔》,本书作者和帕慕克家有相同点都是祖辈是大户人家,慢慢衰落。两本都是在写自己家乡。但写出的作品落差之大…大到本书是絮絮叨叨流水账旅游册子。而另一本则是文学殿堂大师级,深沉的爱被忧郁所包围,因为爱你又必须离开你(故土)…04-22
  • sunfallwinterG
    大概是抱着一种困惑展开阅读的:作者已经有机会移民到美国过上精英阶级的人生,为什么又要数次回到加尔各答,一个他自己都认同充斥着难民、贫穷、疾病和季风的地方呢?但读完很喜欢这种详实的流水账,喜欢作者所描绘的加尔各答街头百景,除了图书堆成迷宫的学院街、充斥着大街小巷的女神雕像、散发着香气的茶馆和炸面球的摊点、伫立在贫民窟之中的维多利亚宫殿等这些元素以外,对于殖民者留下的统治印记、原生社会的既定秩序、种族纷争这些话题也有着一位前记者的敏锐思考和自省。诚如作者所言,对于加尔各答,他所拥有的只是回忆,但是这回忆无论如何也逃不出去。“你总是会来到你的城市。别指望其他——没有船,也没有路。”12-31
  • 不蹲不蹲
    加尔各答这座城市配得上这个书名,但是作者着实才华有限,浪费了这么好的题材。街头描写过多过细,倒不如放张照片或者地图更吸引人。可以通过文章体会到作者对故乡的复杂感情,但是内容有些流水账了,其实三星半更合适。翻译的不错,可读性很强。06-12
  • lucia
    面对现实我们只愿意碎片化地一知半解地看待它,并且固执地认为人与人之间一定是存在思想对立的,甚至在自家内部也要分出个你我来,就好比我们认为自己和奶奶根本就是两个世界的人一样。06-11
  • 跨过卢比孔河
    “如果你沿着贾达夫布尔那附近的主干道走下去,你会遇见和马诺吉有关的几乎所有人,他的父母、兄弟、亲戚,还有朋友,等等。”作者对加尔各答的情感与我对家乡那个东北小城的情感很相似,交织着逃离和回归的复杂情绪。我一直认为第一代来大城市打拼的年轻人和移一代很像,留恋故土但终究无法放弃一切回归,在新的城市/国家举目无亲尽是陌生之感,没有前路也没有退路……06-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