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简介

- 作者简介 -
马西莫·卡奇亚里(Massimo Cacciari,1944— ),意大利著名哲学家、政治活动家,先后任教于威尼斯建筑大学和圣拉斐尔生命健康大学。其研究深入西方思想与宗教传统,并涉及诸多文化领域,代表著作有《否定性思想与合理化》、《法律的圣像》、《必然的天使》、《论开端》、《建筑与虚无主义:论现代建筑的哲学》、《最后之物》、《哲学迷宫》等。“否定性思想”是卡奇亚里最重要的哲学概念之一,它来自对尼采、维特根斯坦与海德格尔著作的反复阅读和重新阐释。否定性是当代社会的基本情势与当代生存的根本特征,它概括了古典资产阶级哲学的合理性与辩证逻辑在现代社会实存面前遭受了彻底挫败这一事实。从这个事实出发,卡奇亚里的思想和著作朝着两个方向不断伸展:一方面是重估现代生活与文化的各个层面,另一方面是追忆西方思想的存在论与神学开端。
- 译者简介 -
杨文默,重庆大学建筑学学士,南京大学哲学博士,主要研究领域为当代西方哲学与建筑哲学。著有《技术时代的诗学》、《在技艺和集置之间》、《栖居与形而上学》、《先验位置论及其后果》等。

内容简介


- 编辑推荐 -

★经由《建筑与虚无主义》,真正理解建筑这门艰深技艺

★超越一切时髦的思潮,超越一切僵死的学院教条

★当今意大利思想界独当一面的哲学家——马西莫·卡奇亚里

★重申海德格尔关于栖居的追问

★挖开建筑学的形而上学基础

★审视大都市条件下的现代生存

- 内容简介 -

《建筑与虚无主义》是意大利当代著名哲学家、政治活动家马西莫·卡奇亚里的建筑哲学代表作。在这部著作中,作者贯彻并发展了自己最重要的哲学主题——否定性思想,围绕大都市、工业化、现代建筑和先锋派艺术等关键问题展开了丰富而深入的精彩阐释,充分批判了建筑学的意识形态。

《建筑与虚无主义》正文分为三个部分:

在第一部分,作者以齐美尔、本雅明和卢卡奇等人的研究为基础,着重探讨了“否定”与“大都市”的关系,并指出现代建筑所固守的传统综合与人文主义理想为何必然失败;

在第二部分,作者以世纪之交的维也纳知识界为背景,详细分析了路斯的文字和建筑作品,并阐发了包含在这些作品当中的启蒙与“否定”;

在第三部分,基于对大都市和路斯的研究,作者充分揭示了现代生存的基本情势,并批判了以先锋派为代表的乌托邦主义,“路斯所寻求的现代性是作品的完全实际性”,先锋派企图粉碎这种实际性,以一种伪激进的姿态把目标指向了“永恒的图像”,而后现代的、疗愈性的怀旧乡愁只不过是这种伪激进姿态的颓废补充物。

后记《论虚无主义的建筑》对以上全部研究给出了最深刻的总结与发展:现代建筑被规定为一种建成的虚无主义,对它的克服不是返回到传统文化中的某个美好形式,而是推动它走向自身的终结,即完满。

收入附录的《欧帕里诺斯或建筑》一文清算了当代建筑学对海德格尔思想的滥用和误用,并“为《建筑与虚无主义》所发展的基本主题提供了一般的参照框架,即作为一个整体的现代建筑史”;而在重申海德格尔关于栖居之追问的同时,当代哲学也开创性地首次挖开了建筑学的形而上学基础,提供了让建筑学重新审视自身传统的全新机遇和可能。

下载地址

豆瓣评论

  • 穸苑花深无地
    对卡奇亚里非常好奇,但愿能看到更多他的作品翻译过来。译后记《凝固的意识形态》算是清晰了梳理了卡奇亚里的观点,虽然对阿道夫鲁斯,密斯都非常熟悉,但是还是在阅读过程中非常吃力。很同意“建筑学其本质是形而上学的,形而上学究其实质是建筑学的。”文中的“离基”和“建基”,“栖居”与“家政”等观念很有启发。01-10
  • A
    忽然想问一句作者,是否考虑一下赛博朋克,正是你所考虑的被计算的大都市,神经生活。论路斯几篇真好。被不少段落惊艳到了,例如,一些评论玻璃,通过透明的技术语言同主体的形成联系,批判制造联盟的部分,值得再反复玩味。否定性思想,我觉得就是德勒兹的逃逸,福柯的陈述。今日读完译者后记,我能理解他的“愤”,建筑师无非是一群虚伪的人,深究他们的想法,他们就不会和你愉快玩耍了02-07
  • zh
    虚无主义的建筑学意识形态同虚无主义的治理术意识形态是一致的,即它们都把“根据”和“尺度”的形式本身当作“根据和尺度”,这也便是阿甘本所说的,当今人类文明的一切都在遭受着“虽有效力,却无意义”的法的挑战。阿甘本说当今建筑设计的根据和目的是赤裸生命,跟建筑学这种凝固的意识形态也有必然的关联。铸造一定要基于对存在之涌现的领会,否则建筑术只能留下一堆仅为了资本流动而存在的钢筋水泥。建筑的终极目的是对栖居的重新审视,举个例子,四处流浪的沈巍,他经历了很久的颠沛流离后表示想要一套房子,因为,那样就可以用于放他的书:其实只是在这一瞬间,他才领会了栖居的实质,钢筋水泥结构也就当即对他产生了意义。以前的室友说寝室“只是个睡觉的地方”,这种泄气和故作潇洒的言辞才是对虚无主义的投降——空间只是功能性,并不具备意义02-12
  • baiya
    想把此书推荐给所有对 建筑 或/和 哲学 感兴趣的朋友!“超越一切时髦的思潮,超越一切僵死的学院教条”这句话并不是广告语,大家读后便知。11-20
  • 炜明
    读了第一部分,主题是“大都市”与“城市”的对立。在作者的术语中,“城市”源于礼俗社会,建立在共同体之上,实现了个体生活与社群价值规范的综合、自然与文化的对立统一。而“大都市”则基于(据齐美尔)全面扩张的货币经济及其社会关系——以及当社会矛盾冲突过大时,(据韦伯)实施大规模国家管控的产物。作者注意到:许多现代建筑与城市规划理论的本质,是一厢情愿地渴望复苏“城市”的价值,来解救“大都市”的问题,实际上来源于(早在齐美尔同时代的)一种反动的、怀旧乡愁和误解的观念。他的分析从德国古典社会学家们的城市论,穿越尼采、新康德主义、本雅明、卢卡奇等,涉及德意志制造联盟和早期城市规划,看似繁杂,主线却很明确04-09

猜你喜欢

大家都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