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简介

包伟民,汉族,出生于1956年,浙江宁波人。1988年北京大学历史学系博士研究生毕业。中国人民大学历史学院教授。兼任中国宋史研究会会长。研究工作集中在宋代史、中国古代经济史及近代东南区域史研究等方面。出版著作有《江南市镇及其近代命运》《宋代地方财政史研究》《传统国家与社会:960-1279年》。

内容简介

《陆游的乡村世界》一书试图利用陆游的诗篇为主要资料,来展示南宋时期浙东山阴、会稽地区的乡村社会。除引言与结论外,全书共分六章,侧重于历史叙述,主要介绍三方面内容:(1)浙东乡村一个中上水平乡居寓公的生活范本,(2)关于士人在乡村的社会角色的某些侧面,(3)由陆游所感知与描述的当时农村基层社会的一些基本生活场景。本书的写作在恪守学术规范、努力从深入观察生活的细节中发现更多历史真相的同时,尽可能用平易的语言和相对全面的知识,来满足更多读者的需求。

下载地址

豆瓣评论

  • 中世与近世之间
    本书意图通过解读陆游的诗文,以观察南宋时期浙东地区的农村社会。包公认为宋代奠定了传统中国的聚落分布基本格局的基础,本书涉及乡村基层管理、经济、饮食、市场、日常生活等方面,作者的关怀挺大的,如南宋时期开创帝制晚期乡村市场的雏形,儒学为核心的精英文化向基层社会的渗透等问题。不过说实话,我觉得本书仍然是一篇文章的容量,即便把陆游的诗文去掉也不至影响全书论断,因而这种视角稍显鸡肋,作者在引言中便指出从文学作品中挖掘历史信息的难度,但个人觉得真正的难度是从中挖掘有深度的东西。11-06
  • 䶮虓
    中国人心里边这串田园牧歌的精神代码,大部分都是在宋朝写成的。为什么呢?因为就在宋代,发生了两件事。第一件事,是乡村模式的定型。中国的乡村,尤其是江南的乡村,在宋代开发得差不多了,它的社会结构、经济模式都基本成型。第二件事,是有关乡村的文化想象定型。主导这件事的,主要是宋代的文人。当时,很多文人不做官的时候,会生活在乡村,他们用诗来描绘自己的日常生活,我们印象里渔樵耕读、田园牧歌的乡村,就是在他们的诗中定型,成为一种共同的想象。10-25
  • 马上到站
    很好的题目、视角和理念,但内容上,是把论文改成通俗,不很成功,而且文字彰显出学者在语言上的匮乏。此外,我原设想是先纯粹从陆游诗文出发进行写作,但现在似乎是先有一个别的研究成果,再将陆游的诗文套进去。这与我的原来的设想颇有差距。11-04
  • 168 Hours
    意想通过陆游在浙东留下的诗词窥见当时的经济社会图景,南宋的乡村究竟有哪些不同于其他朝代的特色?从乡村社会范本,士人社会角色,农村社会场景三个方面的尝试没有超脱文学(史)的社会观框架,最后的结论回到了主旋律。单就南宋浙东社会而言,当属浙东走向土地开发强烈的时代,土地人口间的紧张情况已经凸显,土地复种指数应该也高居不下…10-11
  • 小镇の青年
    在方法论上,包伟民是通过陆游的诗词来观察和想象南宋浙东地区的乡村社会,然而在实际操作中,诗词中描绘的乡村世界只是作为已有的乡村社会研究、已知的乡村社会景象基础之上的辅助和补充而已,而非由作为“史料”的诗词来直接推论证明乡村世界的真实景象。所以在阅读体验中,陆游的诗词固属文学作品,而这部小书同样偏于文学而非史学。01-31

猜你喜欢

大家都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