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简介

巴金(1904-2005)
原名李尧棠,字芾甘。四川成都人。中国现当代著名作家。
1928年开始发表作品。著有长篇小说,激流三部曲《家》《春》《秋》,爱情三部曲《雾》《雨》《电》,《寒夜》等,中篇小说 《海的梦》《憩园》《第四病室》等,散文集《随想录》(5卷)等,译著有长篇小说《父与子》等。

内容简介

这是巴金新中国成立前创作的最后一部长篇小说,代表着巴金长篇小说艺术成就的新高度。小说以抗战时期的“陪都”重庆为背景,围绕汪文宣、曾树生、汪母三人展开故事情节,描写一个自由恋爱的知识分子家庭如何在内忧外患、肺病等现实生活的种种重压下一步步走向毁灭,深刻地写出了抗战时期满怀理想的小知识分子的悲惨命运,揭露了当时病态社会的黑暗与腐朽。这部现实感极强的小说中,蕴含着作者对人性、家庭伦理关系的深刻思考,书中对“婆媳关系”的描写,今天读来仍发人深省。

我只写了一些耳闻目睹的小事,我只写了一个肺病患者的血痰,我只写了一个渺小的读书人的生与死。但是我并没有撒谎。我亲眼看见那些血痰,它们至今还深深印在我的脑际,它们逼着我拿起笔替那些吐尽了血痰死去的人和那些还没有吐尽血痰的人讲话。——巴金

下载地址

豆瓣评论

  • flaneur
    看了一下大家的评论,发现也还蛮有意思的。作者叙述层和最后的创作心理阐述显然有很大的裂隙,尤其是当作者想要把人物的悲剧都归因于时代时,读者却从文本中读到了属于人性弱点所造成的悲剧,其实后者反而是文学更高明的成就。作者对自己作品的评论,不知是出于本心,还是出于时代政治语境的不得已,但无论如何都说明了巴金这部作品至少在挖掘人性的艺术上是成功的,依然保有了个人主义的独立的文学品格。也唯其创作情感是真挚的,不论作者个人的解读几何,这部作品都是健康的。同时,从这种规训与疏离之间,也能一窥巴金这位作家个人的性格,对于研读他建国前后的作品风貌差异也是有意义的。11-21
  • 不要被命运找到
    文学史对巴金还是过誉了,巴金的写作在我看来最大的优点还是诚恳,这也是文学很难得的真实性的品格。12-12
  • 铁拐z
    本来只是对这没完没了婆婆妈妈的苦情戏感到无聊,当看到这个情节的时候彻底感到厌恶了:陈主任给汪文宣介绍信帮他治病,汪文宣他妈知道后来了一句“哪个稀罕他介绍?”。如果这个话交给汪文宣来说是符合逻辑的,但由汪母来说就是很傻的笔法。从前文看汪母很显然是很关心儿子的肺病的,这个情节按理说必须要展现一点汪母的纠结才正常,她本不应该表现得如此干脆的。要是能让这个读过书的女子把对儿媳的厌恶和对儿子的爱放在天平的两端,人性的复杂才能写出来;然而汪母想都没想地拒绝了这次自己儿子看病的机会,这真是残忍至极,巴金真的总能在关键时刻令人失望。更何况巴金写了几次汪母是“读书人”——如果人物的行为和言语在哪里都体现不出来她读过书,这样的背景交待有什么意义呢?更要命的是文笔,我觉得巴金的文笔说不好听点,也就是高中生水平了。08-04
  • Rainb qw
    监考把一直欠着的后半部分看完了。到后面甚至觉得有些絮叨 甚至到了渴望树生赶紧离开,汪赶紧死掉的不耐烦之心。不过我看有一条评论很赞同,巴老把这个悲剧归咎于政治制度,归咎于那个没有明日的时局。可是人心的幽暗何尝仅取决于生活在什么年代呢?从来没变过不是吗。06-27
  • 若风·扶苏
    和《家》有类似的感觉,读一页就能明显的感觉出巴金老先生的风格。书中人物甚少,没有错综复杂的关系,却描绘出了一个颇有深意的悲剧。故事情节相对简单,但里面却有许多东西值得探讨,可能作者在写作时并没有注意到,但它们往往被读者解读出来,这应该就是作者在行文中潜藏的意识形态。03-18

猜你喜欢

大家都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