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简介

桥川时雄(1894—1982),是中日近代文化交流史上一位重要人物,他出生于汉学家家庭,1918年来到中国成为日本共同社的翻译记者,后成为北京大学国文科的旁听生,并结识了蔡元培和陈 秀。五四运动期间桥川在北京,对中国人民反对日本侵略的情绪感受甚深。1922年桥川再次来到中国,活跃于中国的学术文化界,为报纸写专栏,翻译出版梁启超的《清代学术概论》、胡适的《五十年来的中国文学》等学术新著,且 立创办了《文字同盟》月刊,主持编修《续修四库全书总目提要》。1946年桥川返日后在多所大学任教,从事中国古代文学的研究。高田时雄,男,法国哲学博士,京都大学文学博士。1983 年起任教于京都大学,现为复旦大学历史系特聘教授、京都大学名誉教授。主要研究方向为敦煌写本的言语史研究,在敦煌写本研究、藏汉对音资料研究、维语字音研究以及汉语音韵史研究等领域有重要学术贡献。代表性的学术专著有:《敦煌資料による中國語史の硏究——九·十世紀の河西方言》(东洋学丛书33,东京:创文社,1988)以及《敦煌·民族·語言》(北京:中華書局,2005)等。所撰著作译成中文者有《梵帝冈图书馆所藏汉籍目録补编》《近代中国的学术与藏书》等。

内容简介

桥川时雄是近代日本知名的汉学家,抗日战争结束前在北京生活了近三十年,1920年代初在北大做旁听生,认识了蔡元培、陈独秀、章太炎等中国学者,听过李大钊、胡适、黄节、鲁迅等教授的课程。桥川生前最重要的事迹是主持编纂目录学著作《续修四库全书总目提要》。《民国时期的学术界》收录的各篇,来自一个日本人眼中民国学术界的方方面面。亦旧亦新的时代,思潮、主义、学派,各擅胜场,这些触动作者心绪的率直写照,既来自第一现场的观察,也包含作者个人的学术趣味与志向,不失为研究民国时期学术史的一批绝好资料。

桥川时雄(1894—1982),是中日近代文化交流史上一位重要人物,他出生于汉学家家庭,1918年来到中国成为日本共同社的翻译记者,后成为北京大学国文科的旁听生,并结识了蔡元培和陈 秀。五四运动期间桥川在北京,对中国人民反对日本侵略的情绪感受甚深。1922年桥川再次来到中国,活跃于中国的学术文化界,为报纸写专栏,翻译出版梁启超的《清代学术概论》、胡适的《五十年来的中国文学》等学术新著,且 立创办了《文字同盟》月刊,主持编修《续修四库全书总目提要》。1946年桥川返日后在多所大学任教,从事中国古代文学的研究。

高田时雄,男,法国哲学博士,京都大学文学博士。1983 年起任教于京都大学,现为复旦大学历史系特聘教授、京都大学名誉教授。主要研究方向为敦煌写本的言语史研究,在敦煌写本研究、藏汉对音资料研究、维语字音研究以及汉语音韵史研究等领域有重要学术贡献。代...

下载地址

豆瓣评论

  • TNELIS
    桥川对民国学界的观察既全面又敏锐,时有体贴入微之处,尤其对学界的发展动向,有独到见解。像许多日本学人一样,桥川对中国文化亦具“乡愁”情结,这种思古幽情在文字中时有流露,读来令人动容。11-13
  • metamorphosis
    史料方面的价值还是不错的01-23
  • 姬流
    通过桥川此书颇能窥见当日的学术风气,总体来说桥川的立场是比较老派的,有乾嘉考据学的本位。他对一些人或著作的评价较为严苛,虽未必公允,但确能引人思考。全书有些地方的语言略生硬,标点也有一些错误。10-18
  • 於沐
    主要是为编纂《续修四库提要》做准备而对中国学术界的探访,偏流水账。印象比较深的是1.姚永朴吴闿生等桐城派不算学术界(p40);2.胡小石《中国文学史》不足取(p54)。桥川时雄事可参看吴格、李庆二文。03-16
  • Irene_Wang
    可怕而可爱的日本翻译腔。零碎但生气淋漓。“此散彼收,朱玺鸿泥,烂然罗列。”「造成关于北京史迹的兴趣的另一原因,是清末满族人所持有的故国观念。祖国一木难支,必将倾覆,已迫在眉睫。虽未能设想山河变色,也没浮现“感时花溅泪”的惨况,但眼看着巍峨的宫殿,或在长安的大路上伫望,不得不抱有某种深沉的感慨。」01-02

猜你喜欢

大家都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