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简介

卡内克・桑切斯・格瓦拉(Canek Sánchez Guevara),作家、音乐家、摄影师、平面设计师。母亲是切‧格瓦拉的长女,父亲是墨西哥左翼古巴后,拒绝政府高级军官职位,成立摇滚乐队。后定居墨西哥,致力于文学艺术创作。2015年因心脏手术失败逝世,年仅40岁。

内容简介

☆ 传奇古巴爱恨交织。

下载地址

豆瓣评论

  • Jose-HJ
    2018年11月去了古巴,看到了扎着蓝领巾的小学生、满大街的古董车,却没看到上学时在视频里看到的骆驼状公交车(据说已经退出了历史舞台)。还看到了《33场革命》里的防波堤,三三两两的人坐在上面,我也走近前去,望着大海,我知道海的那边就是美国,是和这边完全不一样的世界。我看着哈瓦那街上的人,竟有许多呆立着,似乎无所事事,他们的生活就只是这样吗?那时我突然想到,无论是我这次旅途看到了的还是没看到的东西都不是这个国家最本真的一面,那一面对于我这种匆匆而过的旅者而言是隐身的。可是卡内克看得到,他看得到,也敢于把它们写下来。感谢《33场革命》让我可以有机会审视和思考古巴的另一种样子,毕竟这个世界上没有什么乌托邦。04-22
  • 胡桑
    被革命重塑的国度,被文学解构的国度。一本混杂、迅速、激情的小说集。05-05
  • To-Mars
    看到这个书名我就已经热泪有些盈眶了。想起马尔克斯说:如果让我写切格瓦拉,我会写一百年,写一千页。想起五月风暴里,有人写诗:如果我战死,我亲爱的同志 / 格瓦拉 / 请把我腕上的手表交给 / 我家乡的妻子 / 是纵火犯的热情,是革命的热情 / 是同时被重复的热情 / 灼烧我们,就像五月的傍晚 05.02更新:断断续续的看完,有那么点波拉尼奥的意思。05-03
  • danyboy
    作者极力摆脱外公格瓦拉带给他的影响的焦虑,于是写下了这本像摇滚唱片一样的书。译本抓住了这个精神,封皮直接设计成了唱片的包装,封面上还有唱片中间的圆孔,封底的9个小说的名字排列的像唱片歌单。而小说的内容,则是通过性,现代艺术等青春叛逆的方式处处与古巴意识形态唱反调,特别是最后的那篇33场革命直白地宣告革命失败并以偷渡美国为主线。但这恰恰说明了作者受外公的影响有多深,一是他笔下的反抗姿态是模仿外公的,二是其它几个短篇又在批判资本主义的体制与文化,只不过是以音乐,艺术的方式。所以,作者成为了格瓦拉在后现代和后革命时代的变体和继承者,对左右均表达了徒劳的绝望。我个人最喜欢嗜血艺术家那篇,才气很足,倒是33场革命略感普通,像是让一个南美人改写米兰昆德拉。05-31
  • 高乔人的驴
    记得读大学时一位西语教授是Mariel事件中逃到美国的古巴人,他说Mariel事件出逃的很多是监狱里的犯人,包括政治犯。他们手上都有方便监狱管理的刺青,走在迈阿密街头,只要两个拉美裔一握手看到刺青就会会心一笑。Mariel囚犯们获得了自由,当年自由的人们反而困在岛上成了麻木的“囚犯”,真是很有意思。另外,他开的课叫做拉美人权运动。12-24

猜你喜欢

大家都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