豆瓣评论

  • 失翼之鹰
    只有标题作比较出彩,其他篇目都十分一般,倒是可以用来借鉴如何生动描写磕嗨了的体验11-19
  • 王桑桑桑桑桑
    最喜欢最后一个故事。。11-28
  • 纪实极致
    要不是最后一篇小说稍微切题了一下,都怀疑我是否识字了,简介说的古巴革命后的故事简直涉嫌欺诈,就是像类似作品描述的单调枯燥社会生活般没有什么不同ps作品背景应该是94年古巴暴动,但作者写的像是只是为了反抗而反抗11-07
  • octopus
    第一篇和最后一篇是精华,最美的地方是告诉你该如何看待这个社会。05-10
  • kylegun
    实则为跳针唱片的每分钟三十三转,为逃出思想禁锢的手工帆船出航,和咱们当年“逃港”相似,这篇读着还行;还有《怪咖们》,社会主义国度十来二十岁摇滚青年一二事,挺有共鸣;其他短篇就比较垃圾了,有模仿《美国精神病人》人吃人公寓人类史的《一个嗜血艺术家的独白》,有模仿布考斯基硬核血浆的《克里斯托的来电》,但大多文字读着就像不断嗑药厌世的虚无主义宣言,属于是个文艺青年估计都下笔写过的那种个人黑历史“哲学感悟”?一个想逃离切格瓦拉阴影却又完全只靠这个阴影而在文学史上不小心留下个名字的九流作家,就他这身份所能给人带来的思考,也远比他的所有文字要来得深刻12-10
  • 小津奥尔良
    居然能看到Slayer、Iron Maiden、Megadeth、Carcass……看来是个金属党,还要争辩一番速度金属和鞭鞑金属。每分33转的跳针唱片,是日复一日古巴生活,也是作者融入了个人兴趣的象征。短篇更加魔幻,更加喜欢最后的一篇。08-22
  • filoxiny
    为《一位嗜血艺术家的独白》拍案叫绝,《失踪手指之谜》又特别可爱,《怪咖们》荒诞滑稽;其他篇章走马观花09-11
  • Jin
    这让我感觉自己已经化身成了一位游侠骑士,成了介于堂吉诃德和雷蒙德·钱德勒笔下人物之间的角色,既浪漫,又不羁.11-06
  • malingcat
    “没有摩托的日记”,一个不愿被称为“切格瓦拉的外孙”的作者,风格独具。非常之分裂,就像整个南美,就像那里天马行空的文学,就像那里的革命与反革命。05-11
  • 高大玉
    合理的荒诞,吃女人的态度充分体现了作者的男女平等观念,顺便感谢一下译者,完全没有翻译腔,阅读体验七颗星07-28
  • 竹官碧
    《一位嗜血艺术家的独白》08-27
  • 高乔人的驴
    记得读大学时一位西语教授是Mariel事件中逃到美国的古巴人,他说Mariel事件出逃的很多是监狱里的犯人,包括政治犯。他们手上都有方便监狱管理的刺青,走在迈阿密街头,只要两个拉美裔一握手看到刺青就会会心一笑。Mariel囚犯们获得了自由,当年自由的人们反而困在岛上成了麻木的“囚犯”,真是很有意思。另外,他开的课叫做拉美人权运动。12-24
  • danyboy
    作者极力摆脱外公格瓦拉带给他的影响的焦虑,于是写下了这本像摇滚唱片一样的书。译本抓住了这个精神,封皮直接设计成了唱片的包装,封面上还有唱片中间的圆孔,封底的9个小说的名字排列的像唱片歌单。而小说的内容,则是通过性,现代艺术等青春叛逆的方式处处与古巴意识形态唱反调,特别是最后的那篇33场革命直白地宣告革命失败并以偷渡美国为主线。但这恰恰说明了作者受外公的影响有多深,一是他笔下的反抗姿态是模仿外公的,二是其它几个短篇又在批判资本主义的体制与文化,只不过是以音乐,艺术的方式。所以,作者成为了格瓦拉在后现代和后革命时代的变体和继承者,对左右均表达了徒劳的绝望。我个人最喜欢嗜血艺术家那篇,才气很足,倒是33场革命略感普通,像是让一个南美人改写米兰昆德拉。05-31
  • To-Mars
    看到这个书名我就已经热泪有些盈眶了。想起马尔克斯说:如果让我写切格瓦拉,我会写一百年,写一千页。想起五月风暴里,有人写诗:如果我战死,我亲爱的同志 / 格瓦拉 / 请把我腕上的手表交给 / 我家乡的妻子 / 是纵火犯的热情,是革命的热情 / 是同时被重复的热情 / 灼烧我们,就像五月的傍晚 05.02更新:断断续续的看完,有那么点波拉尼奥的意思。05-03
  • 胡桑
    被革命重塑的国度,被文学解构的国度。一本混杂、迅速、激情的小说集。05-05
  • Jose-HJ
    2018年11月去了古巴,看到了扎着蓝领巾的小学生、满大街的古董车,却没看到上学时在视频里看到的骆驼状公交车(据说已经退出了历史舞台)。还看到了《33场革命》里的防波堤,三三两两的人坐在上面,我也走近前去,望着大海,我知道海的那边就是美国,是和这边完全不一样的世界。我看着哈瓦那街上的人,竟有许多呆立着,似乎无所事事,他们的生活就只是这样吗?那时我突然想到,无论是我这次旅途看到了的还是没看到的东西都不是这个国家最本真的一面,那一面对于我这种匆匆而过的旅者而言是隐身的。可是卡内克看得到,他看得到,也敢于把它们写下来。感谢《33场革命》让我可以有机会审视和思考古巴的另一种样子,毕竟这个世界上没有什么乌托邦。04-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