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简介

希格弗莱德·吉迪恩 (Sigfried Giedion / Siegfried Giedion) (1888年4月14日,布拉格—1968年4月10日,苏黎世) 是一位波西米亚裔瑞士历史学家及建筑评论家。他的作品《空间·时间·建筑》及 《机械化的决定作用》(Mech anization Takes Command)对于在20世纪60年代在伦敦当代艺术中心成立的独立团体(Independent Group)的成员具有概念性的深远影响。 他曾任国际建筑会议(Congrès International dArchitecture Moderne)秘书长,师从海因里希·沃尔夫林,先后执教麻省理工学院、哈佛大学、苏黎世大学,曾任哈佛大学设计研究生院院长,曾于苏黎世大学执教艺术史。

内容简介


《空间·时间·建筑》一书具有以下特点:用比较方法来研究历史;用空间概念来分析建筑;用恒与变(Constance and Change)来揭示发展的本质;用大历史衬托具体建筑现象,又用具体现象的深刻分析来呼应时代;种种直笔与曲笔的结合,共时与历时分析的结合使人在雄浑的历史感中体会到建筑真意。   内容上时段起始文艺复兴直至当代,范围跨越规划、建筑,所用材料丰富翔实、富于启发,实际上它不止检讨建筑和规划各方面与工业技术的并行发展与相互影响,还呈现了它们与艺术结伴而行的情形。此外在它之前许多建筑与规划不为人知,而经它之后为人重视的现象比比皆是,所以对史料所作的重新诠释之功也是不可忽视的。

《空间·时间·建筑》第五版汇集中吉迪恩在第一版、第二版、第四版、第五版所写的重要序文。作者在一序中指出现代文化外表混杂,内部依然潜藏着统一和综合,一个新建筑传统有望成长。三序中则饶有趣味地提到了他的先辈布克哈特和沃尔夫林。四序中揭示了“恒与变”这一深刻主题并表示意欲进一步研究原始艺术和上古文明恒与变的问题,撰写《艺术的起源》和《建筑的起源》两书以深入人类经验底层,在意识中作探幽索隐的工作。作者在五序中对所添内容作了说明,意使全书轮廓更为清晰整一。

下载地址

豆瓣评论

  • 青绿十一
    泛读一遍。台湾版900p+,内容很丰富。作者对1960年代美国的“浪子建筑”感到焦虑,试图回顾梳理建筑/城规/艺术/科学历史来思考如何应对这种现象,跨度从文艺复兴直到1960年代的欧洲到美国。关于现代主义几位著名建筑师采用类似传记写法,值得一提的是对于情感缺失的呼唤。整体而言本书并不晦涩难读,就是太厚了太厚了。08-03
  • with Wiz
    分析和评论很有趣…史料部分…大概因为都被教科书讲过了所以有些提不起兴趣…估摸着不少教科书都抄了他…11-27
  • 好像是社会变革引发的观念的变化,体现到各个方面吧,从城市形态,到艺术流派。还不够清楚,还需再看。04-03
  • 土佐脱藩浪人
    太夸张了,怎么翻了一倍的价格?10-07
  • 京畿跳跳生
    吉迪恩作为现代主义建筑盛期的亲历者,师从沃尔夫林。才能写得这么鲜活而不失抽象吧。02-13

猜你喜欢

大家都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