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简介

李永晶,旅日十年,东京大学博士,新一代日本研究代表学者,华东师范大学政治学系副教授、世界政治研究中心研究员。主要学术兴趣领域为现代社会理论、近代国家关系史、古典政治哲学。著有《东京留学忆记》《马克思·韦伯与中国社会科学》《友邦还是敌国?——战后中日关系与世界秩序》。

内容简介

为什么是日本为什么是中国的另一个“自我”?

下载地址

豆瓣评论

  • 神威
    修行33rd,冷静的说,此书应该是至今所读有关日人心态精神思想文化分析书籍中最强一本,尽管作者语言太过学术,增添不少阅读难度,依然掩盖不了它的好处。标题分身将日本与中国间同根同源而又有排斥恐惧的心理状态描绘的极为到位,这一比喻让人拍案叫绝。自负又自卑的日人受儒学尤其是朱子学浸染深刻,在“尊王攘夷”四字上下够功夫,尊王奠定了文化使命感责任心以及天皇制的国体政统,攘夷则既是黑船开国耻感沉淀下来的强烈反弹,又是抗击英美列强尽亚洲盟主义务的表现,无论是政治制度还是日本战后对东亚战争二分法的史观,均脱胎于此四字。而儒学“四海之内普天之下”的世界观以及普遍主义强大的扩散性与扩散意识,结合日人纠结而执着甚至不失变态的根性,以及历史时期下特有的耻感焦虑和野望,遂有军国主义,这一层说的太透,美不胜收,强推此书12-23
  • 木下天一郎
    作者把握住日本从东亚古典精神出发这一条线,指出日本最初就想成为世界帝国。超克中华秩序、超克西方中心的文明秩序、直至成为世界文明本身,成为日本近代精神的一条延绵不绝的主线。在这一过程中,日本既是近代文明的产物,本身又促进了世界文明的发展,最后成为世界文明一部分。(或许我也可以这样说,战前日本既是最后一个“中华帝国”,也是最后一个近代殖民帝国,它的战败同时超越了两种过去的秩序,是文明史上的一大进步)。两个主角,明的是近代日本,暗的是近代中国。两者曾共享东亚古典精神,但在追寻近代文明的过程中因为错位相生相克,相爱相杀:日本“近代超克”既促成了晚清国家建设和“大留学潮”,又造成了中国民族主义的觉醒,这不由得令人感叹“分身”说法的精妙。不过说到底,走王道还是霸道,这事儿得乎其政,存乎还得看人。12-27
  • 文森
    2019年12月。在近年日本研究著作中,精神史研究独异罕有,始终克制在大而统之的高站位上,高于文化的文明层面,因而先声夺人。作者清醒认识到题目的高度复杂和易于发散,有力操控下摆开了整书较为凝练的论证结构。由于在文明成型的过程中,中日两国高度互动、羁绊甚深,因而互相在精神史上占有无可替代的重要地位,而长期对照“天朝上国”的日本怨念尤深。这种怨念表现为取中华而代之的冲动,近代则又演化为建构亚洲乃至世界帝国的野心,追根究底,是对一种精神的强烈自我实现欲。而无论追溯历史,还是考察明治开国以来就此精神实现的意图与实践,又主要围绕着中国。反观中国一方,整个现代化的开蒙与文明建构,对日本的译介和启蒙也是无比倚重。在此意义上,中日两国互为精神“分身”。整体持论平允,逻辑快感洋洒,捧读停不下来。12-22
  • 晓林子悦
    作者以新世界主义的视角,重构了日本近代以来的经验、观念、欲望以及行动变迁的精神史,是认识和理解近代日本的重磅作品。引子、绪论和结语、尾声占用篇幅约四分之一,它们与正文七章构成呼应,并揭示了作者的写作意图。借佛教用语“分身”的语义,将中国与日本做相互参照,对于中国而言,日本既是一个自我的镜像,又是一个异质的他者,日本的问题必须扩展成为超乎日本之外的东亚命运共同体的普遍问题。第三章与第四章有关“超克”的理论分析很强大,把马克思主义认作近代超克论的精神起源之一,独到有胆略。全书问题意识强烈,分析透彻,资料翔实,逻辑清楚。有些观点可商榷。01-01
  • 文化恐怖分子
    论述深度有限,那么多五星大部分是水军吧,本来想打三星,但还是2星吧05-30

猜你喜欢

大家都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