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读书
阅读
传说是天帝藏书的地方
首页
读书
历史传记
分身:新日本论
举报
书名
分身:新日本论
作者
李永晶
格式
AZW3,EPUB,MOBI
评分
9
ISBN书号
9787559637826
出版年
2020-1
出版社
北京联合出版公司
页数
544
定价
78
装帧
精装
标签
历史
日本
文化
豆瓣评论
皮大王鲜格格
在当代东亚,试图接过世界主义大旗的中国,面临的却是无法构建论述、深陷民族主义、沉溺数目字管理的泥沼。虽然在表面上实现了开放进步,但实质上倒车却不自觉。阅此书,观东瀛,诚明镜反照,醍醐灌顶也。
01-25
danyboy
除了有点啰嗦——看到后来觉得作者可能是故意的,不然,会有杠精冲上来——这是一部日本近现代精神史,作者写的还是蛮清晰的,描绘了一个日本以儒学超克近代、超克中国;以民族主义超克西方;失败后迅速达成西方化的精神过程。作者为了帮助像我这样的一般读者,着意分析了日本近代特别是对华种种行径背后的复杂原因。但是,作者真正的目的(这又是全书啰嗦的一个原因),是要写给现在的中国:要努力从传统文明、马克思主义两种普世主义精神出发,千万不要滑入民族主义的陷阱,要吸取日本失败的教训,勇于扛起为东亚乃至其他弱小民族超克屈辱历史和不平等国际关系的红旗。所以,左而右之,右而左之,这种含混性反而成了这本书有趣的地方。
03-02
马大象
【藏书阁打卡】国人写日本的书颇多,这本书确实不太一样。作者从精神史(非思想史)的角度切入,去观察日本近代以来的思想变化,而分析框架,已经跳出大和民族、东亚文明这些民族主义的论调,而是以世界主义的视角,去观察日本这一民族如何在近代认识自己于世界的关系。当然这里面中国无疑是一个重要的参照物。与中国的关系就是与世界的关系,这种比喻并不是牵强附会,直到日本开始追逐近代的“超克”,才使自己的野心直面全球。可以说,中国曾经塑造了日本,又被日本深深伤害,进而又模仿日本。这个国家离我们太近,很难无视他的存在,无论他在经济上和我们的紧密程度有多强。期待作者的后两部书,继续给我带来更多的思考。
05-11
麻烦你,我要鱼丸粗面。
儒教中心主义论。谈及世界革命和日本马克思主义传播确有收获。但完全无视了大正时期的工人运动和二战后的秩父事件。总觉得日本近代精神是什么。这个问题被简化了。
01-13
韧勉
对于日本精神史研究而言,要重建关于“现在”的历史学与考古学。单纯从后世历史意识的角度看,历史上的许多问题与事件可能显得荒谬不堪,二战前和二战中日本出现的“近代超克”就是如此。然而,这种判断无论如何都是后世的视角。后世观察者所占据的优越位置,不能给其充分理由,以至于忽视历史关于当时的“现在”的思考。后世观察者所占历史位置,正是他们藐视的前人思想与行动的具体结果。换言之,人们所意识到的“现在”,正是他们所低估的“过去”的创造。本书籍不是关于胜者的历史叙事,也不是败者的历史叙事,而是一部关于人类文明进程的叙事。在近代东亚世界史上,我们看到了一种坚忍不拔的面向文明的意志与热情。这种人类自身固有的秉赋和能量,让我们重新确认了东亚文明在基金位置的世界文明进程中的位置,以及它将在未来的世界文明进程的角色。
05-01
晓镜
说这本书是近代日本精神的成长史是很贴切的。个人觉得第五章是最精彩的一章。战后的日本很快从天皇制转到民主主义,但作者提醒我们,这不是一个突然的转折,更加不是断裂,里面其实有着日本对于一种普遍的文明一贯的追求。过去是东亚秩序,现在则是民主主义——一种更为永久的革命。所以日本才能迅速与自己的过去,也与世界和解。从这个角度也就不难解释为什么战后日本的战争史观具有双重性格。比起《拥抱战败》来,在这一段书写上,《分身》是更透彻的。
12-25
老骥
太啰嗦!洋洋洒洒35万字。前有"引子"、"绪论",后有"结语"、"尾声"、"后记",作者你到底有多啰嗦!?作者欲言又止,所以啰嗦来啰嗦去。既然作为学术著作,为什么不能清晰地讲明观点?本书在讲日本精神演化史,其实花这么多时间不如找一本好的日本史来读。文中"主义"太多,烂用的很!作者力求客观,实则有美化日本之嫌,文中动辄以"作者无意"如何如何,那你想干嘛?日本用以掩饰扩张野心、实现其岛国的大陆梦想的对外虚假宣传用语,被作者老老实实地吸收来一本正经地分析,傻呢还是装傻呢?若真正想分析日本精神进化史,应该一头扎进图书馆、博物馆、寺院、考古研究所等地方,挖掘原始资料,而不是仅仅引用日本人的言论,这些最多为副料。从这些言论中进行自我推演,恐怕得不出应有之意!学一下《阿尔比恩的种子》吧!
01-27
木兰歌
看完满脑子都是:我无意于详述……
03-17
林林
这本书讲述的不是日本帝国 “崛起” 与 “覆灭” 的故事,而是近代日本在东西文明冲突加剧、列国竞逐全面展开的19世纪中叶后一个多世纪的成长历史。这同样是一个19世纪中后期的东亚世界在人类文明史进程中的故事;因为文明和地理上的关系,东亚各国从来就是在一起的。阅读日本,其实就是发现自我的过程。今天我们对日本关注的热情表明,我们依然处在发现日本、“创造”日本的历史进程中。
12-27
吃蛋挞
除了第一章对东亚儒学和尊王攘夷的分析清晰有力,后文几乎尽显冗长、混乱、神棍…抱着期望读到最后一章,仍被作者对明治维新的“精神”分析无语凝噎…应当说作为一本全盘考察日本近代思想精神与历史进程的著作,本书还是颇有可观处,但作者的表述和削足适履的理论挪用太让人黑人问号脸了…
01-20
一桥阿尼玛
很多深刻思考,有些值得商榷,还有一些矛盾,有多舒爽就有多不适。另外,文章或专著的定位会决定语言的使用和文献的选择。我不知道脚注是否有意躲避着什么,也不知道新世界主义究竟是作者当下的自觉还是不自觉,总之,期待作者后续作品。
12-28
文化恐怖分子
论述深度有限,那么多五星大部分是水军吧,本来想打三星,但还是2星吧
05-30
晓林子悦
作者以新世界主义的视角,重构了日本近代以来的经验、观念、欲望以及行动变迁的精神史,是认识和理解近代日本的重磅作品。引子、绪论和结语、尾声占用篇幅约四分之一,它们与正文七章构成呼应,并揭示了作者的写作意图。借佛教用语“分身”的语义,将中国与日本做相互参照,对于中国而言,日本既是一个自我的镜像,又是一个异质的他者,日本的问题必须扩展成为超乎日本之外的东亚命运共同体的普遍问题。第三章与第四章有关“超克”的理论分析很强大,把马克思主义认作近代超克论的精神起源之一,独到有胆略。全书问题意识强烈,分析透彻,资料翔实,逻辑清楚。有些观点可商榷。
01-01
文森
2019年12月。在近年日本研究著作中,精神史研究独异罕有,始终克制在大而统之的高站位上,高于文化的文明层面,因而先声夺人。作者清醒认识到题目的高度复杂和易于发散,有力操控下摆开了整书较为凝练的论证结构。由于在文明成型的过程中,中日两国高度互动、羁绊甚深,因而互相在精神史上占有无可替代的重要地位,而长期对照“天朝上国”的日本怨念尤深。这种怨念表现为取中华而代之的冲动,近代则又演化为建构亚洲乃至世界帝国的野心,追根究底,是对一种精神的强烈自我实现欲。而无论追溯历史,还是考察明治开国以来就此精神实现的意图与实践,又主要围绕着中国。反观中国一方,整个现代化的开蒙与文明建构,对日本的译介和启蒙也是无比倚重。在此意义上,中日两国互为精神“分身”。整体持论平允,逻辑快感洋洒,捧读停不下来。
12-22
木下天一郎
作者把握住日本从东亚古典精神出发这一条线,指出日本最初就想成为世界帝国。超克中华秩序、超克西方中心的文明秩序、直至成为世界文明本身,成为日本近代精神的一条延绵不绝的主线。在这一过程中,日本既是近代文明的产物,本身又促进了世界文明的发展,最后成为世界文明一部分。(或许我也可以这样说,战前日本既是最后一个“中华帝国”,也是最后一个近代殖民帝国,它的战败同时超越了两种过去的秩序,是文明史上的一大进步)。两个主角,明的是近代日本,暗的是近代中国。两者曾共享东亚古典精神,但在追寻近代文明的过程中因为错位相生相克,相爱相杀:日本“近代超克”既促成了晚清国家建设和“大留学潮”,又造成了中国民族主义的觉醒,这不由得令人感叹“分身”说法的精妙。不过说到底,走王道还是霸道,这事儿得乎其政,存乎还得看人。
12-27
神威
修行33rd,冷静的说,此书应该是至今所读有关日人心态精神思想文化分析书籍中最强一本,尽管作者语言太过学术,增添不少阅读难度,依然掩盖不了它的好处。标题分身将日本与中国间同根同源而又有排斥恐惧的心理状态描绘的极为到位,这一比喻让人拍案叫绝。自负又自卑的日人受儒学尤其是朱子学浸染深刻,在“尊王攘夷”四字上下够功夫,尊王奠定了文化使命感责任心以及天皇制的国体政统,攘夷则既是黑船开国耻感沉淀下来的强烈反弹,又是抗击英美列强尽亚洲盟主义务的表现,无论是政治制度还是日本战后对东亚战争二分法的史观,均脱胎于此四字。而儒学“四海之内普天之下”的世界观以及普遍主义强大的扩散性与扩散意识,结合日人纠结而执着甚至不失变态的根性,以及历史时期下特有的耻感焦虑和野望,遂有军国主义,这一层说的太透,美不胜收,强推此书
12-23
豆瓣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