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简介

《图说二十四节气和七十二物候》内容简介:在漫长的宇宙演进过程中,在千变万化的自然界中,古人不断对天地间的变化进行观察、总结。在世界文明史上,我国古代劳动人民总结使用至今的二十四节气和七十二物候就是极其光辉的一页。

二十四节气是根据太阳在黄道上的位置变化和地面气候演变次序而总结出来的,用以表示一年四季天气变化与农业生产之间的关系。早在二千七百多年前,古人就用一根固定长度直立的杆子观测太阳照射下投在地上的杆影长度来测量太阳光照的变化。

古人白天用圭表测日影,夜晚通过观测星相变化,以北斗星斗柄所指方向定节气,并将一年杆影最长的一天叫日短至,又叫冬至,杆影最短的一天叫日长至,又叫夏至。到了两千四百多年前的春秋战国时代已有了春分、秋分、冬至、夏至,还确定了立春、立夏、立秋、立冬的时间。《吕氏春秋》中出现了“始雨水”、“桃始华”和有关冷暖降水的一些自然物候现象的记录,后来演化成了二十四节气的名称。

随着劳动生产的需要,观察范围不断扩大,观察时间不断增加,到了秦汉时代,二十四节气已基本完善。公元前132年《淮南子》一书中就记载了二十四节气的名称,这是目前见到的最早、最完整的记载。书中指出日行一度,十五日为一节,以生二十四时之变,这和现代天文学的计算方法完全一致。

二十四节气是以太阳回归年计算的,是以阳历(公历)为标准的。由于农历是以月亮的圆缺为一个朔望月,并有闰月年的情况发生,不能准确反映节令。所以,人们以地球绕太阳公转的规律,以太阳在黄道上所处的位置为准,每月两节气中前边的叫做节气,后边的叫做中气。后人把节气和中气统称为节气。

二十四节气的每一个名称,包含了丰富的内涵,点出了这段时间的气象条件和变化,以及它与农业生产的密切关系。尤其是物候现象很有规律,所以能够准确地确定农时,因而总结出了生动而具体的候应,并把每天的物候变化情况编成了物候历。

古代人以五日为候,三候为气,六气为时,四时为岁,每岁二十四节气,七十二候应,气候一词即出于此。这成为农业气象学及物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人们还总结了有规律的冷热干湿等现象,如三伏、九九、梅雨等杂节气,在一定程度上补充了节气的不足。

二十四节气所反映的是黄河中下游自然季节物候的特征。我国幅员广大,在同一节气中各地都有自己的特点,因此,各地也有了与其相对应的农谚,供农业生产参考。

两千多年来的实践证明,二十四节气是科学的,在中华民族的农业生产和生活实践中,发挥了巨大的作用。直到今天,它仍在指导着我国的农业生产及气象研究。

我们有责任,将这宝贵的遗产继承、发扬、光大!

下载地址

豆瓣评论

  • Elf
    二十四节气农谚科普,古老的耕作文明中总结出来的农业气象。02-05
  • Voyager
    多看买的电子版木有图啊!!12-09
  • 阿尔及尔夏日
    简单过一遍,主要了解了月令的意思。02-23
  • 119°E,48°N
    插图本的二十四节气和七十二物候,简单解说了它们的由来和对应的现象,黑白插图巨丑。后面还附带了中国的主要节日的由来和风俗。总体来讲,内容简单简洁,缺乏趣味性。12-15
  • 闲处住
    2015-3-3读毕。03-03

猜你喜欢

大家都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