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简介

《大分野之后:现代主义、大众文化、后现代主义》内容简介:百多年来,现代性文化的特征表现为高雅艺术与大众文化之间多变的、通常是敌对的关系。尤其是高雅现代主义话语,它总是强调艺术品的自主性,坚持艺术与日常生活文化完全分离,与政治、经济、社会问题保持有计划的距离。当下对大众文化和现代主义这一大分野提出的挑战是以后现代的名义进行的。胡伊森认为,不能把后现代主义看作是与过去的完全断裂,因为它的艺术和政治策略都深深地扎根于现代性文化的另一潮流——早期先锋派。同时,也不能简单地把它看作是现代主义/先锋派不断自我反叛的继续。

安德烈亚斯·胡伊森是纽约哥伦比亚大学的德文教授,在此之前则是密尔沃基的威斯康星大学的德文和比较文学教授。他是《新德意志批评》的编辑,也是数部关于浪漫诗学和狂飙戏剧的论著作者。他还与人合编过《技术想象》和《后现代:对文化蛮迁的描沭》。

下载地址

豆瓣评论

  • ητοςouti
    废话和其公平、正确性正比;真正深刻的地方是德国,德国竟然和中国一样不能提类似全体红卫兵历史的全面罪恶(德国国家社会主义对应中国的xxxxxx),我们一直高估了德国。先锋派和现代主义的分歧、其死亡、欧美知识分子承认其死亡却还在玩理论口舌争霸。我还了解到德里达等人是如此后卫,追求古之复兴,而非我以前想的。事实上今天没有办法震惊了,没有办法反抗媒体,共产主义可以在物质上勉强实现,在意识上就好像永远不可一样了。再也无一个尼采了!再也没有新世界的未来主义者了。也好,尼采的希腊可能性,重新发现吧。虽然,已经丢失了的东西再也难以发掘。06-08
  • 一只大鱼
    “法国的现代性观念开始于尼采和马拉美,非常接近文学批评所描述的现代主义。对于法国人,现代性首先是一个审美问题,而这个问题与故意摧毁语言和其他形式所释放的种种能量有关。”04-10
  • Eco
    唯一记住了一点,波普意识是介于现代主义和后现代之间的过渡艺术 @2012-05-23 08:36:3305-23
  • 翻译零分。。有机会去读读台版10-11
  • 张冬天
    上学期看到图书馆有人在看,书名很吸引人,于是也去借了本。感觉上下文联系有点松散啊,可能我没读到精髓吧03-18

猜你喜欢

大家都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