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简介

罗姆巴赫出生和就学于弗莱堡,在弗莱堡大学学习、获博士学位并完成教职论文。他师从海德格尔,但由于战后海德格尔被禁止教学,只得转而由Max Müller、E. Fink指导。但他与海德格尔一直保持私人联系,博士论文的思路也深受其影响。1949年起开始在母校教书。1964年,他受到数所大学的教授席位聘任,最终选中维尔兹堡大学哲学系,担任首席教授,后来还拒绝了慕尼黑大学的聘任邀请。1990年以荣誉教授身分退休。他是德国现象学研究学会的创立人之一,任该学会第一任主席。又与他人一起创办了《哲学年鉴》。自60年代起,他开始发表多部有独创性思想的著作,比如《哲学的当代性》(1962)、《实体•系统•结构》(1965/66)、《结构存在论》(1971)、《精神生活:一本关于人类根基历史的境象之书》(1977)、《当代意识现象学》(1980)、《世界与反世界》(1983)、《结构人类学》(1987)、《源头:人与自然的共创哲学》(1994)等。这些著作中的一大部分已被译成荷兰文、英文、法文、日文或韩文。他的思想在韩国与日本已有影响,但在中国迄今还从未有过像样的介绍,几乎完全不为人知。在德国与西方学界,他的名声也比他的思想价值要小,其原因可能有许多,他为人的孤僻、表述风格的特异,以及与东方思想的某种关联或呼应,都会减低他被西方人和西方化的东方人理解的可能。

内容简介

《结构存在论》是德国当代著名哲学家和现象学家海因里希•罗姆巴赫的核心著作。《结构存在论》在理论层面上系统地表述了罗姆巴赫的结构思想,如结构的构造状态,结构动力学,结构的发生等。他指出,在一切人类生活实践中都存在一种根源处的结构,这种结构的构造状态被视为普全的基本形式,而其向人类生活的分支领域扩展的基础在于现象学视域内存在论层面上的结构分析;多元的结构生成和关联提供了缘起生成的自由空间;结构思想还体现出与东方思想特别是道家哲学的亲缘性。从《结构存在论》入手,一种独特的对现象学哲学的阅读和书写经验成为可能。

罗姆巴赫出生和就学于弗莱堡,在弗莱堡大学学习、获博士学位并完成教职论文。他师从海德格尔,但由于战后海德格尔被禁止教学,只得转而由Max Müller、E. Fink指导。但他与海德格尔一直保持私人联系,博士论文的思路也深受其影响。1949年起开始在母校教书。1964年,他受到数所大学的教授席位聘任,最终选中维尔兹堡大学哲学系,担任首席教授,后来还拒绝了慕尼黑大学的聘任邀请。1990年以荣誉教授身分退休。他是德国现象学研究学会的创立人之一,任该学会第一任主席。又与他人一起创办了《哲学年鉴》。自60年代起,他开始发表多部有独创性思想的著作,比如《哲学的当代性》(1962)、《实体•系统•结构》(1965/66)、《结构存在论》(1971)、《精神生活:一本关于人类根基历史的境象之书》(1977)、《当代意识现象学》(1980)、《世界与反世界》(1983...

下载地址

豆瓣评论

  • Yakamoz
    主观不努力,客观找原因。都怪豆瓣关闭笔记和评论,本来读的时候勉强还记得点东西,现在什么都不剩了,好像是在体系的基础上提出了一种动态的结构理论。原原本本地啃下来完全凭借我出色的专业素养和对译者的满级滤镜,期待有大咖去豆瓣时间开个专栏,我愿意为此知识付费。10-10
  • 面包漏水
    特喜欢罗姆巴赫对情绪的结构化描写。“那种看到自身终结的畏惧就不再是畏惧了,那种感到自身会消失的勇气就已经是丧失勇气的状态了。”由此不禁想到结构化的爱又是什么样子呢?通过爱某一人的具体化过程而将世界的张力在此结构中凸显,因而尽管万物皆与我所爱之人差异而不同,却都因此粘连于爱这一总体情绪的基调之中,爱一切。或许是弗洛姆所说的通过爱一个人而学会爱一个世界吧。一切在一切中显现。05-01
  • 神性的流动
    极权主义和排他性,道出了很多当今的无奈啊。04-10
  • 复峰
    引导性且充满可能性,从而作为道路的哲学文本,它本该引起重视的。12-30
  • 海豹包宝
    没力的作文,和国内那批一个样...03-23

猜你喜欢

大家都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