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简介

泰瑞・五月・米爾霍普(Terry Satsuki Milhaupt,1959-2012)
紐約的獨立藝術史學家、特約策展人,同時是國際公認的日本紡織品專家。
夏威夷大學(University of Hawaii)學士,哥倫比亞大學(Columbia University)東亞學系碩士,聖路易斯華盛頓大學(Washington University in St. Louis)藝術史博士。曾以其對日本語文、藝術與紡織品的深刻造詣,獲得明仁皇太子獎學金與日本文部省獎學金。
包括《世界服飾與時尚百科全書》(Berg Encyclopedia of World Dress and Fashion, 2010)等在內,曾為為數眾多的展覽手冊與出版品撰稿。
審訂者簡介
黃韻如
日本御茶之水女子大學博士,專攻日本服飾文化及日本工藝美術。現任職於國立故宮博物院,從事文物典藏、策展及研究,近年策劃「KIMONO─18~20世紀日本服飾特展」、「穿上亞洲─織物的交流與想像」,並撰寫〈日本美術之最─服飾類展品介述〉、〈日本大正昭和時代的潮服─白地孔雀紋銘仙和服〉等文。
譯者簡介
黃可秀
畢業於英國南安普敦大學(University of Southampton)人文藝術學院電影研究所,現旅居日本。興趣包括文化研究、影像分析與日本及歐洲二戰後歷史。著作有《半衰期:車諾比核災30周年紀實》(合著),譯作包括短篇動畫《縫》等。

内容简介

標誌著身體與性別、時尚與消費文化,

更形塑了日本人的國族認同──

一襲和服,正是一部千絲萬縷的日本現代史!

縱觀歷史,和服在設計、用途和意義上的改變,反映了日本社會、政治、經濟與國際地位的變遷,其非但從日常衣著演進為象徵日本的符號,更刻劃、吸收了現代化的影響,形塑了日本人的認同。

本書以精選物件的分析及影像、紀錄為基礎,將論述擴大至性別、世界主義、消費主義和時尚理論,既含括歷史,亦放眼當代,透過顯微與宏觀的雙重視角來檢視和服,揭示現代和服發展的進程,並進一步思索一個亞洲國家如何用自己的方式擁抱現代性,亦即日本如何遵循自身需要來操演和服,好在逐漸國際化的世界舞台上,建立出辨識度極高的國族認同。

書中首先著眼於和服紋樣書,檢視和服製作者、行銷者、消費者與時尚領導者的付出如何集中起來,使「欲望經濟」永不褪色,同時刺激了對時尚衣服飾的需求。而十九世紀下半葉將外國材料與技術進口至日本的特定企業,亦對和服設計趨勢造成集聚效應。事實上,日本面對現代化和服工業的態度充滿了創新與適應力,而非僅是接受、複製進口工具及對衣物的新觀點,且日本國內紡織工業與世界紡織市場間亦持續不斷地進行整合。

到了二十世紀初期的幾十年間,新興的日本百貨帶來了效應──新式廣告技巧、大量女性消費者的興起、以女性讀者為客群的雜誌採用國內營銷策略,並透過配銷通路廣泛發行。消費者對特定模式衣著的需求反映出明確的社會認同,而政治的展示、品牌商品的推廣和美學品味的改變,皆對這類需求產生了衝擊。一八五○年代到二十世紀上半葉,和服則旅行至英國、歐洲和美國,日本境內外的藝術家與設計師非但挪用和服,更透過挪用為「和服典範」的建構帶來貢獻。此外和服製作者的角色亦從沒沒無名的工匠發展成被指定的人間國寶,當和服從日常衣著成為特定節慶服裝之際,製作者身分地位的轉換便與和服的轉變並肩同行。

本書特色

‧全彩精美印刷,典藏傳世和服、紋樣書等,共155幀珍貴圖片。


泰瑞・五月・米爾霍普(Terry Satsuki Milhaupt,1959-2012)

紐約的獨立藝術史學家、特約策展人,同時是國際公認的日本紡織品專家。

夏威夷大學(University of Hawaii)學士,哥倫比亞大學(Columbia University)東亞學系碩士,聖路易斯華盛頓大學(Washington University in St. Louis)藝術史博士。曾以其對日本語文、藝術與紡織品的深刻造詣,獲得明仁皇太子獎學金與日本文部省獎學金。

包括《世界服飾與時尚百科全書》(Berg Encyclopedia of World Dress and Fashion, 2010)等在內,曾為為數眾多的展覽手冊與出版品撰稿。

審訂者簡介

黃韻如

日本御茶之水女子大學博士,專攻日本服飾文化及日本工藝美術。現任職於國立故宮博物院,從事文...

下载地址

豆瓣评论

  • Nelly.L
    把和服如何成为日本国服的历史介绍得很清楚,书中收录了很多精美和服的图片,也让人大开眼界。06-26
  • 阿梦
    泰瑞开篇便在导言处提出两个有趣的问题:和服为何在全球化背景下被视为日本国服,为何与女体的关系比与男体的关系更紧密。幕府颁布的紧奢令表面是劝阻四民不要进行炫耀性消费,实际是在武士阶级式微与商人阶级崛起时维护阶级特权。女性与和服亦传统亦色情的关系是在男性追求现代化时,被父权社会强行归类为传统价值以及文化象征的继承者。这些无不体现着带有男性气质的民族主义在意识形态方面的操控。泰瑞这篇博士论文从宏观到细节写的都很出色,比如:喜多川哥麿的浮世绘美人图作为和服商品广告,画作左上或右下会有店家的商标,如松坂屋、大丸屋。看这书难免会思及我们自己,中国各朝代服饰之丰富多样反而难定国服。汉、唐、宋、明,打不出来一个代表。如果要定中国国服,定的一定是男性的服装,因为它涉及到祭拜。审美与传统都有着功能、现实的一面。04-14

猜你喜欢

大家都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