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简介

李欧梵,一九三九年生于河南,台湾大学外文系毕业,哈佛大学博士。曾任教于芝加哥大学、印第安纳大学、普林斯顿大学、香港科技大学、哈佛大学等,现为哈佛大学东亚系荣休教授、香港中文大学讲座教授、“中央研究院”院士。著有《铁屋中的呐喊》、《上海摩登》、《西潮的彼岸》、《狐狸洞话语》等。

内容简介

二十世纪欧美汉学界对现代中国文学及文化史的研究蔚为风潮,李欧梵教授的成就堪称最受瞩目。在关于现代文学的一片写实声中,他提醒我们另有一群作家曾以其激越的声音、独特的行止,为中国的现代经验另作诠释,其中的很多题目已经成为目前学界的抢手话题。相对于传统海外学人作家的游子逐客姿态,李欧梵力倡游离的边缘批判立场,与许多当代文化理论不谋而合;而他那种时时处处用功、无所计较的治学态度,又令人发思古之幽情。

李欧梵教授的重要著作,多半以英文发表,有缘一读的读者毕竟太少,《现代性的追求》精选他多年来所写的论文,重新翻译编排。其中,谈论清末以迄现代文学中浪漫主义潮起潮落的篇章,最能见出他个人性情的发挥:应《剑桥中国史》大系之邀而作“中国文学现代化之路”的长论,则在在可见他精辟允当的批评功夫。


李欧梵,一九三九年生于河南,台湾大学外文系毕业,哈佛大学博士。曾任教于芝加哥大学、印第安纳大学、普林斯顿大学、香港科技大学、哈佛大学等,现为哈佛大学东亚系荣休教授、香港中文大学讲座教授、“中央研究院”院士。著有《铁屋中的呐喊》、《上海摩登》、《西潮的彼岸》、《狐狸洞话语》等。

下载地址

豆瓣评论

  • 愚公
    在他的回忆中,曾经提到过有一个阶段,他比较深入阅读了西方现代理论,并尝试运用到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之中。这个说法,在本书所选取的论文中体现的很明显。也就是说,本书有一个基本预设,就是中国自晚清以来就出现了中国式的现代性萌芽,这些萌芽通过报纸杂志上文学读物,对于整个社会产生了影响。因此,研究晚清民国以来的文学现代性想象,就成了本书的一个线索。本书从晚清的报纸谈起,然后进入鲁迅话题,通过鲁迅折射晚清民国时期的现代性问题。文章分析了鲁迅对于革命和铁屋意象,充分展现了中国现代革命的内在矛盾。继鲁迅之后,李欧梵跳到了被人们所忽视的城市文学的评论,通过对施蛰存、穆时英和刘呐鸥的分析,展现了左翼之外,城市颓废文学的一幕。当然少不了对张爱玲的评论。最后用粗线条描述了二十年代三十年代的文学概貌。04-05
  • 海阔天空祝沽笙
    主要看的第三部分,相当于李欧梵版的中国现代文学史论述。美中不足的是四十年代的大后方文学基本未有涉及。03-09
  • fanneyfly
    整本书其实可以看作李欧梵继承普实克的“抒情与诗史”这一观点,进而对现代中国文学史的一种解读方案。特别是第三辑的两篇长文,原本是《剑桥中国史》的一部分,因而与夏志清文学批评式的个人文学史写作相比,在史料和史观的呈现上都显得更为宏大和客观。李欧梵所描绘的五四文学(从个人主义、主观主义和人道主义)到革命文学(大众化、阶级性、党性)的现代中国文学史变迁过程,与李泽厚“启蒙与革命”的概括,其实高度一致。虽然李欧梵强调五四文学“浪漫”的一面,但他也始终强调这种个人主义的浪漫与人道主义的启蒙之间的冲突和张力。(ps:翻译腔始终没有看李欧梵自己的文字来的流畅,不过孙乃修先生的译笔显然要比之前几篇好得多)08-13
  • semiss
    最后一辑短短两篇,写的非常棒,翻译也不错。总体说来思路清晰,没有胡搅蛮缠。10-11
  • 加鹿
    有意思。对五四,颓废,海派这几篇印象深刻,五四的情绪与欠缺的深度很到位,现代性的范围更广。果然还是对革命文学毫无兴趣,无论是谁写的,一看就困。05-16

猜你喜欢

大家都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