豆瓣评论

  • 马孔多的鸵鸟
    各文集中重复篇目较多。主要读了《追求现代性》一章,深度略欠缺但启发性不错(对于我这种非专业人士而言),很适合作为演讲/通识课07-22
  • 澪澪来风
    辑一“真的恶声”标题借自鲁迅的名句。在此,李讨论了现代中国文学文化传统中数次多声复调的契机:清末民初《申报》副刊众声喧哗的现象;鲁迅石破天惊的“狂人”怒吼。辑二“浪漫的与颓废的”,纵览自清末以迄现代,文学中浪漫主义的潮起潮落。五四以来作家对个人主义的追逐、涕泪飘零风格的树立,乃至革命抗争政策的发展,莫不与浪漫风潮有关。影响所及,另有“异端”如新感觉派作家的兴起、颓废美学的发皇,尤其引人注目。辑三“中国文学的现代化之路”,搜有两篇长论,分对清末至一九四九年时期的文学诉求及特征,详予描述。05-10
  • K
    为何我读来感到颇为陈旧了?(19年春购于旧天堂,翻书时掉落了小票。十分怀念。12-10
  • 孤鸿影
    2014年考研的时候这本书对我作用很大,尤其是讲《老残游记》的现代性那一部分。04-25
  • 加鹿
    有意思。对五四,颓废,海派这几篇印象深刻,五四的情绪与欠缺的深度很到位,现代性的范围更广。果然还是对革命文学毫无兴趣,无论是谁写的,一看就困。05-16
  • semiss
    最后一辑短短两篇,写的非常棒,翻译也不错。总体说来思路清晰,没有胡搅蛮缠。10-11
  • fanneyfly
    整本书其实可以看作李欧梵继承普实克的“抒情与诗史”这一观点,进而对现代中国文学史的一种解读方案。特别是第三辑的两篇长文,原本是《剑桥中国史》的一部分,因而与夏志清文学批评式的个人文学史写作相比,在史料和史观的呈现上都显得更为宏大和客观。李欧梵所描绘的五四文学(从个人主义、主观主义和人道主义)到革命文学(大众化、阶级性、党性)的现代中国文学史变迁过程,与李泽厚“启蒙与革命”的概括,其实高度一致。虽然李欧梵强调五四文学“浪漫”的一面,但他也始终强调这种个人主义的浪漫与人道主义的启蒙之间的冲突和张力。(ps:翻译腔始终没有看李欧梵自己的文字来的流畅,不过孙乃修先生的译笔显然要比之前几篇好得多)08-13
  • 海阔天空祝沽笙
    主要看的第三部分,相当于李欧梵版的中国现代文学史论述。美中不足的是四十年代的大后方文学基本未有涉及。03-09
  • 愚公
    在他的回忆中,曾经提到过有一个阶段,他比较深入阅读了西方现代理论,并尝试运用到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之中。这个说法,在本书所选取的论文中体现的很明显。也就是说,本书有一个基本预设,就是中国自晚清以来就出现了中国式的现代性萌芽,这些萌芽通过报纸杂志上文学读物,对于整个社会产生了影响。因此,研究晚清民国以来的文学现代性想象,就成了本书的一个线索。本书从晚清的报纸谈起,然后进入鲁迅话题,通过鲁迅折射晚清民国时期的现代性问题。文章分析了鲁迅对于革命和铁屋意象,充分展现了中国现代革命的内在矛盾。继鲁迅之后,李欧梵跳到了被人们所忽视的城市文学的评论,通过对施蛰存、穆时英和刘呐鸥的分析,展现了左翼之外,城市颓废文学的一幕。当然少不了对张爱玲的评论。最后用粗线条描述了二十年代三十年代的文学概貌。04-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