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简介

基思·特斯特(Keith Tester, 1960—2019)英国社会学家。曾任赫尔大学社会学系教授、朴茨茅斯大学文化社会学教授,著有《两种主权》《非人境况》《齐格蒙特·鲍曼的社会思想》等。译者简介:李康先后毕业于复旦大学和北京大学,现任北京大学社会学系副教授, 教学卓越奖获得者。曾于哈佛大学和牛津大学分别访学一年。在西方社会学理论、文化社会学、历史社会学方面完成译著近30部,1400余万字

内容简介

《后现代性下的生命与多重时间》是社会学家基思·特斯特反思后现代性、后现代性研究的一部力作。他在其中关注的是一些境况,是后现代性得以存在的利害关键和可能条件,而他主要取材于“世界的写作”,关注有关我们世界的神话/迷思,去探寻人们都靠着哪些故事,来做出妥协,为实际活动提供理据,并使挫败可以接受。

或许可以把后现代性看作是人类历史的巅峰,不仅如此,还像是自哲学诞生以来被人们不顾一切、满怀期冀地表达的所有那些希望和雄心的终极实现。只要毫不理会前历史性人群和历史性人群破败不堪的残余,任他们隐约闪现着后现代性金碧辉煌的拱廊街外,这时候,仿佛这个世界已经最终获得了完满清晰 的呈现。

人们不再有需要,不再有不适,但同时那也意味着,不再有希望。

过一种后现代的日子,就是要活在一种无视之中,无视现代性的教益,尤其是卡夫卡的教益:希望的前提条件就在于,所希望的东西必然是无法抵达的。活出后现代的生命,就是要活在一种真理之中:其实,唯一比未能实现希望还要糟糕的事情,就是实现希望。

下载地址

豆瓣评论

  • 孟羊羊
    文本的互文性创造瑰丽绚烂的谜面的同时,消解了常规的谜底,而呈现一片虚无。戈多永远不会到来,"再无任何别样的东西将会发生"。07-11
  • Lola
    精彩程度大约就是对一个重度失眠将近俩月的人来说能在浑浑噩噩的白天保持阅读的清醒10-10
  • JeanChristophe
    四星半. 后现代的批判立场实际上早已不过是仅仅一种安全又正确的知识分子姿态罢了,因此本书的长处和短处都在于这直白通俗的二元论划分.适合本科各个专业(甚至可以说,尤其是理工科)作为通识选修课教材使用. 译者用并列的几个词来译同一单词而又不加以标注的做法是很值得商榷的 (译后记不知道在自我感动些什么09-12
  • 一只大鱼
    一个心路历程:从本科读到博士的一本书,最开始是被“界限”“怀旧/恋乡”吸引,现在对“特性/身份/认同”“责任”“他人”更感兴趣。从昆德拉、博尔赫斯、卡夫卡转到了马克思、海德格尔……告别文艺青年了么,哭哭……08-27
  • 厚朴
    多重时间,从齐美尔入手强调生命的主调,形式与生命就像游牧者与朝圣者之间的区别,由于平滑我们不再懂得如何去接纳,在那看着我那被牵引朋友离去的情景,我站在那是相对的运动。后现代理路下众多概念描绘出来对身份认同特征的辨析,马飞利索所言则是偶然性的再相逢,在积极的视角下看待后现代社会。也如线性时间观念带来的救赎一般,人们所抓住得以生存下去的信念来源于对未来期许的包含。技术可以是一种生活风格,但生命不是一种支付,伦理资源再无法处理技术,我们是该相信同辈人所遇见的生命维度极限,还是技术的欺骗,死亡成为了重复。没有历史与死亡的人。06-05

猜你喜欢

大家都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