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简介

保罗・奥斯特(Paul Auster),1947年出生于新泽西的纽瓦克,著名文学荣誉奖的获得者。

内容简介

《纽约三部曲》由《玻璃城》、《幽灵》和《锁闭的屋子》三部相互关联的非典型性侦探小说家奎因,冒充一位名为保罗•奥斯特的侦探,接受了跟踪刚刚出狱的老斯蒂尔曼的委托,却在无形中继承了老人的遗志——发明一种与这个破碎的世界相应的全新语言;侦探布鲁,受雇于怀特,监视住在马路对面的作家布莱克,在日复一日的观察中,逐渐把自己变成了布莱克的镜像,并在无意中为布莱克写下了最后的自传;而“我”则意外继承了童年好友范肖的遗稿,以及他的遗孀和儿子,范肖作品的热销使“我”名利双收,但幸福生活的幻影很快就被一张来自“范肖”的纸条打破……作家与人物、真实与虚构、语言与实存,都在不断地互相置换,堪称解锁奥斯特内核的终极密码。

下载地址

豆瓣评论

  • 晓林子悦
    这三个故事说到底是同一个故事。偏执狂侦探密切追踪目标人物作家,也可看成作家对“我”的身份的迷思,两者是镜像,是恒定的参照物,也是相互错置的人生。到了最后,除了纠结的乱麻的谜团,侦探总是两手空空,怅然失去。前两部甚而在尾声抛出了额外的叙事者,小说的视角忽然转为外视,侦探与作家被抛掷乌有乡。作家,作品,楚门的世界。纽约,玻璃之城,一边速朽一边滋长,人们存在此地,故事就发生在此地。“我”是谁?02-16
  • leafalone
    不爱大卫林奇者,也不会爱保罗奥斯特。反过来则更强烈。在纽约直接找到作家交谈的那个夜晚,是否证明了在我之外的地方,我才真正存在?10-07
  • 艾石
    太多私货。融合了荒诞主义、存在主义、悬疑主义(这个其实是一个伪外衣),但凡困在这些主义里面的作者写得东西大都是形式大于内容,因为没有什么内容能支撑的起他们想要表达的精神内核。索性写理论吧,又觉得不过瘾,想要塞点故事进去;但塞的故事吧又撑不起大篇幅的碎语和臆想。09-27
  • RI
    侦探小说确实是个很好的表达手段,文本内和文本外的对“真相”的双向探寻,各种不同时空下的排列组合。是看到现在最喜欢的一本奥斯特了,至少明白了他想要表达的东西。但如果奥斯特能把重复玩出更多的花样来,可能就会更吸引人一点了。01-22
  • Sick Kid
    三个关于消失和寻找的故事,但终究可以看作是一个故事。想藏匿于另一个身份的作家,观察别人也被别人观察的侦探和一直寻找一个已经消失的故人的评论家...仿佛生活一直都在重复着一些细节或者片段,即使在不同的时空,却有着惊人的相似。03-05

猜你喜欢

大家都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