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简介

陈蕴茜,历史学博士,美国哈佛大学燕京学社访问学者。现任南京大学中华民国史研究中心副教授,主要从事中国近现代社会文化史研究。发表著作4种(含合作),并在《近代史研究》、《学术月刊》等海内外学术刊物发表论文40余篇。

内容简介

孙中山崇拜是中国社会从传统向近代转型的政治和文化产物,它既是中国传统文化中权威崇拜的遗存和延续,又是国民党政权在构建现代民族国家过程中刻意制作政治象征符号、藉以整合社会、巩固其威权统治的一大创制,也是国民党利用国人对孙中山的爱戴、崇敬与祭奠的社会心理,有意引导和设计成为个人崇拜的精神产物。《崇拜与记忆》进行深入解读,有助于理解孙中山符号的历史地位与作用,深化民国政治文化史研究。


陈蕴茜,历史学博士,美国哈佛大学燕京学社访问学者。现任南京大学中华民国史研究中心副教授,主要从事中国近现代社会文化史研究。发表著作4种(含合作),并在《近代史研究》、《学术月刊》等海内外学术刊物发表论文40余篇。

下载地址

豆瓣评论

  • ·
    受新文化史影响,利弊互见。聚焦仪式节日建筑区划塑像服装等特殊维度乃至日常时空身体维度的符号化过程,揭启现代政治人物形象、国家政党认同和社会记忆塑造之关联。书面史料宏富多元,欠缺背景推敲。理论似先行,例证显堆砌,推进或反思不足。简单引用社会理论且不乏硬伤。02-12
  • 南池子
    本书追根溯源,上溯至中华民国设政初期,把二十世纪早期的“个人崇拜”,与中华民国的国族建构,与国民党的意识形态做关联讨论,有很好的揭示。作者细细地清理国民党官方意识形态的老仓库,从档案馆、老报纸、旧杂志,乃至方志、笔记、小说中整理出来的事实,看到二十世纪政治中流行的“个人崇拜”,真的还是由现代政党发动的,而肇端于1924年以后的“国父崇拜”。在“军政”、“训政”时期奉行的“个人崇拜”,少有民权运动作基础。不是“自下而上”,却是“自上而下”,因而也是相当暴力的。问题在于作者太注重材料的丰富,而欠缺分析的力度。其实,跳脱历史学的学术本位,我更感兴趣的地方恰恰是作为一种渊源流长的“政治领袖神化”文化现象,究竟反映何等社会心态,民间又是如何看待个人崇拜和崇拜对象,官方与民间关系的紧张,是否或如何互动10-10
  • dromobabel
    细碎但不够细腻,内容组织多有复沓,最令人不满的就是各种寻章摘句式的理论引用,也无怪作者自己都说不想在做研究而是在玩。对毛的生祭就是从对孙的死祭中脱胎而来的;孙也无处不在,可作者只用短短几节说他其实他的在也近乎不在,不过也不能难为作者为无米之炊。谝句闲传,我总觉得“中山”二字太普通,组合起来完全可以无视其指示意义;还是说其实我已经被这种符号权力给吞噬了?03-22
  • mate
    几乎穷尽一切材料,但分析不足03-02
  • Tuan.
    层次非常清晰的,所以虽然厚但是很好读,理论也很好历史研究结合社会学理论,理论视角也很新颖刁钻。可以买一本。05-19

猜你喜欢

大家都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