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简介

V.S.奈保尔(V. S. Naipaul)
英国作家。1932年生于特立尼达岛上一个印度移民家庭,1950年进入牛津大学攻读英国文学,毕业后迁居伦敦。
50年代开始写作,著有《米格尔街》《毕司沃斯先生的房子》《自由国度》《大河湾》《非洲的假面剧》“印度三部曲”等。2001年获诺贝尔文学奖。
2018年8月11日,奈保尔于伦敦家中逝世。

内容简介

布克奖·诺贝尔奖 双料得主 V.S.奈保尔 生涯非虚构杰作萃集,终生行走写作,整个世界都是他的书房,一己之力将非虚构写作抬高到诺奖级别,三十年跨越四大洲,从第三世界走到帝国中心,二十场魔幻旅程,剖解民族主义的狂热,戳破政治正确的泡沫,写下世界撕裂的前传,《卫报》《纽约时报》《旧金山纪事报》等联合推荐,美亚4.6分口碑佳作,通往你未曾抵达的角落,诺奖级别的非虚构写作,以笔为刃挑衅整个世界
这《我们的普世文明》汇集作家V.S.奈保尔极为重要的二十篇游记及纪实作品,始于1962年的印度归乡之旅,终于1991年的拉美革命调查。奈保尔以脚步丈量世界的参差,在三十年间跨越四大洲,从第三世界角落走到帝国主义中心,铭刻战后世界的分裂和血泪,剖析不同国家政体和意识形态的现实困境。
在这段贯穿一生的旅行和写作中,他深情回望出生地特立尼达,那座人口仅有五十五万的殖民地小岛;也一次次地重返印度,那是父辈的故乡,是“一个我会怀着巨大的柔情想起、但最终又总是想要逃离的地方”;又将目光投向更远大的世界,如战地记者般闯入风暴的中心——在刚果新王的独裁国度,于丛林和河流中寻找黑暗的心;卷入布宜诺斯艾利斯的肮脏战争,在墓地和妓院间撞见阿根廷的灵魂;现身美利坚的选举现场,见证金钱、权力和电视如何谋杀智识和炮制民主。

V.S.奈保尔(V. S. Naipaul)
英国作家。1932年生于特立尼达岛上一个印度移民家庭,1950年进入牛津大学攻读英国文学,毕业后迁居伦敦。
50年代开始写作,著有《米格尔街》《毕司沃斯先生的房子》《自由国度》《大河湾》《非洲的假面剧》“印度三部曲”等。2001年获诺贝尔文学奖。
2018年8月11日,奈保尔于伦敦家中逝世。

下载地址

豆瓣评论

  • 胖子曦
    后记里对于穆斯林和原教旨主义者们的评论真是到位而刻薄啊。(PS:感觉写的真挺好的,但我也再次确认了奈保尔不是我的菜.......)06-28
  • 东林君
    一般,看了一百页弃。但作者批评印度(盲从圣人、在意西方),批评印度作家的长篇小说都成了他们自传文学的一部分(尽管诺曼梅勒也这样对采访记者奈保尔如是说),世界是刺激源而非等待探索的对象,以及没有浪漫和感受力的哥伦布是畸形和活该。这些都体现出作者对他者和真实世界的重视,或许是他一直采写和触摸底层的奖赏07-16
  • 胡桑
    我们拥有的只是言辞。07-10
  • 用户6947520417
    一位作家的政治观察,各个国家和社会是如何异化、变形的。印度选举、特立尼达、科特迪瓦、阿根廷庇隆主义,这几篇中篇都还不错。06-02
  • 橘子向幻想进发
    大年初三,开始读奈保尔印度还没读完,他好犀利,不轻松的阅读1972毛里求斯,当精心下来,打算去了解地球另一端某个小岛曾经的“历史”时,一些新鲜的被打破的视角出现了,我们知道的很少,我们需要知道更多才可能更清楚现在的一切,这种感觉。1970特立尼达,译者好厉害,亚穆苏克罗的鳄鱼,这里土质松软,地上像是没有石头。树长得比较高,树冠稀疏,枝干裸露——都是椰树、棕榈和树干粗壮而枝条很短的糙面包树,他们并没有挨在一起,在地平线上形成一道低矮的植被线,我的视野里只有东一块、西一块的枝干暴露的垂直景观。20230531达拉斯篇章:镜头将真实放大,放大成为一种“真相”。她的生活之所以充满反讽,也许是因为他看待事物的方式以及“不看”的方式。2023-6-1 Officially finished.05-09

猜你喜欢

大家都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