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简介

贝恩德·施特弗尔(Bernd Stver)1961年生,历史学博士。曾在哥廷根大学与比勒菲尔德大学学习历史学。1991年,完成关于第三帝国民众心理学研究的博士论文。1994年访美后,转向冷战研究。目前是波茨坦当代史研究中心(ZZF)教授兼波茨坦历史研究所编外教授。著有《美国在冷战中的自由政策,1947-1991》(2001)、《冷战》(2003),《冷战1947-1991:一个极端时代的历史》问世于2007年春,被誉为可同美国冷战史学家盖迪斯的著作相媲美。

内容简介

冷战是20世纪最重大的历史事件之一,影响既深且久,对其解读也纷繁芜杂。这部专题史以二十世纪的特殊政治现象“冷战”为主题,以分析冷战发生的深层历史背景为开端,按时间线索,对二战后到九十年代初的政治局势与国际关系进行了全方位的梳理与分析,是一部有一定分量和深度的学术著作。作者基本保持历史研究的客观视角,也跳出了西方中心论的窠臼,较为公允地反思、记录了这段特殊的社会政治历史,在今天读来仍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贝恩德·施特弗尔(Bernd Stver)1961年生,历史学博士。曾在哥廷根大学与比勒菲尔德大学学习历史学。1991年,完成关于第三帝国民众心理学研究的博士论文。1994年访美后,转向冷战研究。目前是波茨坦当代史研究中心(ZZF)教授兼波茨坦历史研究所编外教授。著有《美国在冷战中的自由政策,1947-1991》(2001)、《冷战》(2003),《冷战1947-1991:一个极端时代的历史》问世于2007年春,被誉为可同美国冷战史学家盖迪斯的著作相媲美。

下载地址

豆瓣评论

  • 飞翔的雕雕
    这本书与甲骨文早先出版的加迪斯那部《冷战》相比较,个人觉得此书内容更丰富,立场更客观,译文更流畅。如果给另一本冷战五星好评的话,这本也应该有更好的评价。同时,德国人与美国人的视角差别和不同的学术风格也使得这本书值得一读。10-29
  • 黄小楼
    1.这是我读的第二本对于冷战整体描述和解读的书,相较于加迪斯的胜利者姿态论述,身处冷战冲突最前线的德国视角可谓新鲜,而且本书从冷战所波及到的世界每一隅的社会、经济、文化和科技等全视角整体去观察,汇成一书。本书翻译流畅,视角全面,新鲜的观点过少。2.两本描述冷战的书读完感受是:持续45的冷战,终于东欧剧变、柏林墙倒塌和苏联解体,自此美国一家独大,形成了如今的世界秩序和格局。冷战结束的表象是东方阵营意识形态的溃败,实质却是东方阵营里人民对于政治经济甚至文化的参与感得不到满足的怨念和反抗。08-20
  • 月亮吃糖
    本书将冷战锲进整体论的时空序列中考察,从两大国出发,以古老的东西方冲突为总领,将意识形态斗争贯穿始终,兼以特殊时期的地缘政治利益以及军备的此消彼长作为重点研究角度;另再起一行,转而换上德国人的身份证,将整个冷战时期两德的社会生活史娓娓道来。两线相互交织,在地理位置上,兼顾所涉的四大洲代理人冲突或是直接对峙。结构清晰,数据史料丰富,翻译在同类书译文中也算得上流畅易懂。另,结语部分适合反复阅读。09-08
  • tiiiiin
    看过的第一部冷战题材历史作品。战后的历史,不管是宏观还是微观,不光是整体还是国别,都是冷战阴影下的个别表现而已。甚至包括中国历史的发展,夜深受到冷战格局的影响。除了政治军事之外,在经济文化科技发展方面,冷战的影响同样巨大。在冷战结束快要三十年后的今天,已经难以想象当时的环境。不过如果要理解当时的各种文本,也无论如何不应该脱离冷战的框架。冷战的作品还有很多,还是要多看几本再做比较。07-12
  • 爱电影爱生活
    作为冷战最具标志性的柏林墙所在的德国,生于这片土地的作者带来了非常直观的感受,从军事,政治,经济,文化几个方面详细描述了两大阵营的对峙,并且对于双方态度还算公允,几十年里发生的各色事件会发现欧美把gcd最拿手的街头政治完美的还治其人之身,任何一次游行示威都掺杂着大量渗透分子和国贼,结果苏东阵营在外部压力和内部妥协投降的双重打击下瞬间崩溃,虽苏东模式僵化坏死不值同情但也不免唏嘘,对于敌人软弱意味着加速死亡06-16

猜你喜欢

大家都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