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简介

米尔恰·伊利亚德(Mircea Eliade,1907年3月9日—1986年4月22日)西方著名宗教史家
米尔恰·伊利亚德1907年3月9日出生于罗马尼亚首都布加勒斯特的一个军人家庭,父亲格奥尔基·伊利亚德(Gheorghe Eliade)是一名上尉军官,是摩尔达维亚人,摩尔达维亚人生性忧郁、充满诗意、喜好玄想;母亲是奥尔特尼亚人,奥尔特尼亚人热爱冒险、精力充沛、性喜骑马。父母亲不同的性格给了伊利亚德双重的影响,伊利亚德好胜心强、敏感、诗意盎然,但有时却陷入绝望、忧郁。
中学时代的伊利亚德热衷于科普创作,梦想着“用文学形式来处理科学问题”,同时对于宗教、东方学和神秘主义的兴趣与日俱增。1925年高中毕业,就读于布加勒斯特大学文学和哲学系。1928年到1931年在印度学习印度瑜伽和奥义书,同时刻苦学习梵文,印度的三年经历成为他学术生涯中极其后重的一笔。
伊利亚德在文学创作方面数量颇丰,作为学院派小说家,其学术重心始终在宗教研究上。二战结束后到1955年,伊利亚德一直居住在法国巴黎,这一期间他的宗教研究达到了一个顶峰,以法文的形式出版了一系列宗教著作:《比较宗教的范型》、《宇宙和历史》、《永恒回归的神话》、《瑜伽:不死与自由》以及《萨满教》。这几本著作几乎涵盖了20世纪所有宗教已经的重要领域,使他迅速崛起成为一名蜚声国际学术界的宗教史家。
1956年伊利亚德以访问教授的身份应邀到美国芝加哥主持哈斯科尔讲座,次年任芝加哥大学宗教系主任和教授等职,与同事将芝加哥神学院建设成为一个国际知名的宗教史研究中心,从此伊利亚德与美国宗教史学科结下了不解之缘。1961年主编出版了《宗教史》创刊,成为美洲大陆宗教研究的一份重要刊物。80年代,伊利亚德的学术声名日盛,担任《宗教百科全书》的主编,不幸于1986年4月22日逝世。就在他去世一年之后,16卷本的《宗教百科全书》正式出版。这部包括中国学者在内的数以百计的来自世界各地的学者共同参与的著作的出版,为伊利亚德的学术生涯画上了一个圆满的句号。
宗教史作为一门学科,不仅要描绘历史上各种宗教现象的发展过程,更应该在空间上揭示宗教的结构以及宗教对于人类的意义。伊利亚德强调宗教学家不仅是一个历史学家,同时也是一个 现象学家。伊利亚德还特别重视“宗教史”研究对于现代社会的意义。

内容简介

First published in 1951, Shamanism soon became the standard work in the study of this mysterious and fascinating phenomenon. Writing as the founder of the modern study of the history of religion, Romanian migr--scholar Mircea Eliade (1907-1986) surveys the practice of Shamanism over two and a half millennia of human history, moving from the Shamanic traditions of Siberia and Central Asia--where Shamanism was first observed--to North and South America, Indonesia, Tibet, China, and beyond. In this authoritative survey, Eliade illuminates the magico-religious life of societies that give primacy of place to the figure of the Shaman--at once magician and medicine man, healer and miracle-doer, priest, mystic, and poet. Synthesizing the approaches of psychology, sociology, and ethnology, Shamanism will remain for years to come the reference book of choice for those intrigued by this practice.


米尔恰·伊利亚德(Mircea Eliade,1907年3月9日—1986年4月22日)西方著名宗教史家

米尔恰·伊利亚德1907年3月9日出生于罗马尼亚首都布加勒斯特的一个军人家庭,父亲格奥尔基·伊利亚德(Gheorghe Eliade)是一名上尉军官,是摩尔达维亚人,摩尔达维亚人生性忧郁、充满诗意、喜好玄想;母亲是奥尔特尼亚人,奥尔特尼亚人热爱冒险、精力充沛、性喜骑马。父母亲不同的性格给了伊利亚德双重的影响,伊利亚德好胜心强、敏感、诗意盎然,但有时却陷入绝望、忧郁。

中学时代的伊利亚德热衷于科普创作,梦想着“用文学形式来处理科学问题”,同时对于宗教、东方学和神秘主义的兴趣与日俱增。1925年高中毕业,就读于布加勒斯特大学文学和哲学系。1928年到1931年在印度学习印度瑜伽和奥义书,同时刻苦学习梵文,印度的三年经历成为他学术生涯中极其后重的一笔。...

下载地址

豆瓣评论

  • Dhamma Geek
    博而不算太精。有人觉得把这些部落都用shaman来概括可能有问题,但是这里面共性的确很惊人,例如psychotropic trance, ritual-induced trance,dream divination,astral projection travel等。其中最有趣的是decadence of shaman这个概念。也许是时代发展的代价,和自然彻底脱节了。06-24
  • NamestiMiru
    读了intro和与蒙古相关部分09-04
  • 劉水獺hailun
    在《萨满教》一书中,伊利亚德展示了他所处学界有关萨满教研究的大量全球资料,并揭示了萨满教的整个现象。他批判性地吸收了心理学、社会学和民族学的成果,认为运用这些学科视角来理解萨满教是必不可少的。但伊利亚德也强调最终要将这些成果置于整个宗教通史的框架之中,因为他相信宗教史学可以综合所有萨满教特定的研究成果并且呈现出一个广阔的视野。伊利亚德为萨满教这一复杂现象下了一个第一定义,那就是:萨满教=入迷技术(shamanism=technique of ecstasy)“入迷技术”可以视为是伊利亚德对于萨满教结构的一种核心的把握。据此,伊利亚德通过考察不同的方面来向我们展示萨满现象。结论部分重点探讨北亚萨满教,并没有对全球性的进行总结。02-01

猜你喜欢

大家都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