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简介

胡翼青,南京大学新闻传播学院副教授。著有《中国传播学三十年(1978-2008)》、《再度发言:论美国社会学芝加哥学派传播思想》、《传播学:学科危机与范式革命》等。

内容简介

《传播学科的奠定:1922-1949》内容简介:美国传播学在各种教科书中已经被转化为“五W”理论、实证研究方法、效果研究以及四大奠基人的神话,然而却没有人追问它为什么以这样一副面貌出现在我们面前。《传播学科的奠定:1922-1949》站在知识社会学的立场上,从进步主义终结的20世纪20年代开始,通过解读李普曼、杜威的民主观念,芝加哥学派传播思想的兴衰,哥伦比亚学派的兴起以及它与法兰克福学派、耶鲁学派之间的纠葛,拉斯韦尔的思想转型,讨论了1949年传播学科在施拉姆手中成型的整个过程。在这一过程中,统治阶级意识形态通过对学科建制所需社会资源的调控,借助当时的传播研究群体确定了美国传播学的边界,并也因此将其推向学科发展的困境。

胡翼青,南京大学新闻传播学院副教授。著有《中国传播学三十年(1978-2008)》、《再度发言:论美国社会学芝加哥学派传播思想》、《传播学:学科危机与范式革命》等。

下载地址

豆瓣评论

  • 一切归零
    三星不能更多。千疮百孔。04-11
  • 无器官蝈蝈
    读完罗杰斯的传播学史之后再看这本书,写得真好啊,当初只是无意看到,顺手买来。当然可能没有一本书是毫无漏洞的,两者也不是同一话语体系,更不必说罗杰斯的话语权,但这本书打开我看待传播学的另一视角,而在此之前,似乎没有老师在课堂上祛魅过,此外还有许多地方,真的学习了。08-10
  • Derridager
    一上来便挑掉了「编年史」和「历史决定论」两个陈年老刺,宣告自身的知识社会学取径,但不同于曼海姆,胡宣称自己并不保持「意识形态中立化」。这便解释了他在破除学科神话和集体记忆时激进狂热的炮击行为。到这,便让人迷惑起来:意识形态不中立化,是为了避免因「曼海姆悖论」而在破除这一过程中的束手束脚?还是干脆置「曼海姆悖论」于不顾,绕开它来塞自己的私货?整本书大段引述,行文啰嗦,加上后半部分反复嘲讽的行为,实难让人对这次炮击有太多好感,应该更沉稳点的。当然,最后炮火也只触及了学科困境的表层——依旧是意识形态与学术话语的问题,视野还是局限了点。07-26
  • 夹竹桃牛奶
    没有垃圾阅读量,当知识反复折叠地够频繁够多,记忆便会顽固。胡老师的文字显然比他的言语要温柔得多,早期美国传播学的范式流变和其背后的知识社会学被铺设地蛮清晰,从自由并带点野性的芝加哥,到开始笼合的哥伦比亚应用研究局、从耶鲁的心理实验到浓烈政治倾向的拉斯韦尔,从悲观的李普曼和杜威之原点范式。传播学科的方法论和叙述框架不断在主导者的摆弄下调整知识,向社会背板后撤一步真的海阔天空。02-16
  • 村长
    真是读其文、见其人,人如其文,文如其人!海龙老师为人从容淡定,有闲逸之气,故其文平实晓畅,中和恰当;而对其好基友胡翼青老师,我虽素未谋面,但他此书文字紧锣密鼓、辛辣酣畅,加之后记饱蘸浓情,阅读期间就让人想象到一位真诚致力学术、喜怒形于颜色、性情真率耿直的老师。此书于我有大量新知,最印象深刻之处就在于胡老师对于哥伦比亚学派与芝加哥学派、耶鲁学派、法兰克福学派等在历史上、思想上的连续中的断裂、断裂中的连续的丰富展现,让人大开眼界;本书对于知识界与国家意识形态的交织的刻画尤其引人入胜。此外,诚如胡老师所言,此书打破线性叙事、选择8个关键年份书写传播研究史、甚至连传统的章、节都取消掉,用不断地发问结构全书,是从内容到形式都重新书写的创新之作。01-11

猜你喜欢

大家都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