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简介

燕妮·埃彭贝克(Jenny Erpenbeck),1967年出生于东柏林,德国作家、戏剧导演,代表作有长篇小说《客乡》《白日尽头》《时世逝》,中篇小说集《文字之书》,另著有多部剧作、散文,曾获得汉斯·法拉达奖(2014)、《独立报》外国小说奖(2015)、托马斯·曼奖(2016)、斯特雷加文学奖(2017)、德意志联邦共和国功绩勋章(2017)等,作品已被译为二十多种语言。
.
译者简介:
胡烨,2015年毕业于复旦大学德语系,后于慕尼黑大学获得硕士学位,现为慕尼黑大学德语文学系博士生。译有埃利亚斯·卡内蒂《苍蝇的痛苦》《汉普斯特德补遗》。

内容简介

▲ 国际都柏林文学奖短名单作品(2016)

▲ 汉斯·法拉达奖(2014)、《独立报》外国小说奖(2015)、欧洲文学奖(2015) 获奖作品

.

☄️ 一个女人的史诗,同时也是一个充满黑暗秘密的国家的寓言:“人的一生中还有多少凶险的前线?要挺过所有战斗而不倒下实在太辛苦了。”

☄️ 经历了三个帝国、两场世界大战、五次死亡、四次重启人生,在人生的尽头她意识到:活着不过是让两股势力在她这里相互较量,并且让恶劣的最终落败。“当生命所有的库存都用完,那坚不可摧的储备显现出来。”——《白日尽头》

.

? 内容简介:

她是摇篮里窒息而死的女婴;她在战后凋敝的维也纳度过困顿的少女时代;她在政治上觉醒,投身运动,又在肃反中失去一切;她回到东德,成为人民作家,在掌握话语权的巅峰猝然离世;她活到九十高龄,失去了记忆,而养老院之外已是另一个国家……经历了三个帝国、两次大战、五次死亡,从世纪之交的加利西亚犹太小镇,到“一战”后的维也纳、斯大林时期的莫斯科,再到重新统一的柏林,有的她被热爱,有的她被背叛,有的她淡入历史,被人忘却。

全书五卷,每一卷都以她的死亡结束,其后每一卷又重新想象假如她活了下来,可能拥有怎样的人生:一个婴儿小小的坟茔,本可以和阿尔卑斯山一样大。在看似不可避免的历史动能中,所有这些“假如”的总和意味着什么?一切终将逝去,句子被烧成了灰,足迹会消失,最后剩下来的是一个生命坚不可摧的铁的印记。

.

? 评论推荐:

“无论从哪方面看,《白日尽头》这部非凡的小说都是近年欧洲文坛的重要作品……在埃彭贝克的作品中,宏大的主题与抽离的文风、世界历史与日常生活、全球性与地域性交织纠缠,这种特质在《白日尽头》中达到了顶峰,并以最自然和有说服力的方式呈现了出来。”——丹尼尔·门德尔松(著名文学评论家,《与父亲的奥德赛》作者)

“这一代最杰出、最重要的德语小说家……她使用平和的、质朴中带着诗意的散文,其平稳的节奏几乎不会透露驱使其前进的激情。这种古典的克制让人想起库切和奈保尔。”——詹姆斯·伍德(著名文学评论家,《小说机杼》作者)

“令人生畏的天才之作……一部非常德国的作品,同时也是一部具有历史力量的堪称完美的欧洲小说。它像梦境一样轻盈,又如现实生活一般沉重。在过去的几个月里,我遇到的每个德国人都问我同样的问题:你读过《白日尽头》吗?”——艾琳·贝特斯比,《爱尔兰时报》

“借由作品中的文字、故事和记忆,读者犹如一系列令人眼花缭乱但又宏伟壮观的地形中陶醉而无畏地前进。”——米歇尔·菲尔盖特,《波士顿环球报》

“在世的最优秀、最激动人心的作家之一。”——米歇尔·法柏(著名小说家,《雨必将落下》作者)


燕妮·埃彭贝克(Jenny Erpenbeck),1967年出生于东柏林,德国作家、戏剧导演,代表作有长篇小说《客乡》《白日尽头》《时世逝》,中篇小说集《文字之书》,另著有多部剧作、散文,曾获得汉斯·法拉达奖(2014)、《独立报》外国小说奖(2015)、托马斯·曼奖(2016)、斯特雷加文学奖(2017)、德意志联邦共和国功绩勋章(2017)等,作品已被译为二十多种语言。

.

译者简介:

胡烨,2015年毕业于复旦大学德语系,后于慕尼黑大学获得硕士学位,现为慕尼黑大学德语文学系博士生。译有埃利亚斯·卡内蒂《苍蝇的痛苦》《汉普斯特德补遗》。

下载地址

豆瓣评论

  • 赫恩曼尼
    生生死死,命运在时间的缝隙短暂驻留,又匆匆流逝。仅拥有此生是不够的,还要有来世。真正意义上的小说,音乐质感的语言,如复调般流转,人物的命运在时代的喟叹中浮沉,读得人泪流满面。03-19
  • may5ye
    纯粹之作。《客乡》诗性地展现出世事迁移之下唯有状若水循环的时间亘古不变;而在主题和韵律相近的《白日尽头》中,燕妮选择用一个女人的五次生命来点亮时间不断坍缩的暗面,赋格人与时代的侥幸新生。在漫长的时间里,她小心翼翼地穿过权力倾覆和家国重构的夹缝,往生的意志不断轻盈地闪避重击。死是贯穿故事的必然,孱弱的病痛、失意者的枪击、政权的杀戮和肃清、一节低矮的楼梯和阿兹海默,都是死神追在她身侧的暗影。但生是如此随机又如此确切的桥,在每一次间奏中不断生长出交叠的可能和空间。据此窥探属于女人的史观:生命布满重重陷阱,而最重要的永远是活下去。严谨耐心地与眼下的饥苦对质,细微的日常会outlive所有已知的不幸,留下远胜一切伟大理念和志业的生的烙印。所以读到最后,即便知道她终将伤痕累累地抵达空寂,却不再为她担心。03-18
  • blueshadow
    时间就是时间熬的一锅粥,死亡都难以激起浪花。不变的只有歌德全集和小座钟,这就是二十世纪,颠沛流离,不知所往。让人升起漂泊感和虚无感。11-13
  • 把噗
    《白日尽头》以严肃的文学形式做了“重生文”的工作:一个女人的四次死去和五次诞生,串联起长达百年的欧洲近代史。“她”经历三个帝国、两场世界大战,每一次重生都历经生命的磨难。作者在想象和虚构中探索个体与政治、命运与时代的议题。如果说《客乡》是以固定空间为“圈”,观察德国社会长达一个世纪的变迁,那么《白日尽头》则以时间为“界”,在不断越界过程中延展一个人活着的可能性。“活着不过是让两股势力在她这里相互较量,并且让恶劣的最终落败。”女主人公在生命尽头的醒悟,引人深思。12-31
  • 蒜蓉生蚝
    是一首壮丽、精妙的乐曲,在每一场间奏里,生与死的边界变为一个念头或行为之差般轻盈,可能性是从每个节点不断延展的枝桠,层层堆叠,跨越了动荡冷酷的命运,像一股洪流般冲向时间的尽头。各处交相呼应的呓语、不停浮现的记忆、定格的无数时刻,像是快速切换的褪色镜头,温柔又悲哀。“死是一辆永远停泊的美丽列车”,道路终点的死亡与虚无,也是我们最深切的恐惧。02-17

猜你喜欢

大家都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