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读书
阅读
传说是天帝藏书的地方
首页
读书
小说文学
白日尽头
举报
书名
白日尽头
作者
燕妮·埃彭贝克
格式
PDF
ISBN书号
9787222220720
出版年
2023-10
出版社
云南人民出版社
页数
312
定价
64.00元
装帧
平装
豆瓣评论
呜呜呜呜呜
有无数个可能证明她本不必死,又有无数个理由使她必须死,即使能有回溯的机会,即使得知了每个死亡的细节,也无法参透她死亡的意义;年轻的、年老的死亡重叠在一起,也无法翻过时代和时间的规律。春之憧憬、燕妮爱彭贝克,我真的好爱!
04-06
Alloner
更喜欢《客乡》的语言,但螺旋式的精密结构还是带来一阵一阵的眩晕。
03-22
木子络
在书店偶然邂逅了这本书,一开始被介绍的内容吸引,一个少女一次次死亡,一次次在假想中重生去展开新的人生旅程。整本书用时间,作为关键词,跨越了近百年的时间,从战争到和平,勾画了德过与犹太人的历史画卷。而这本书的奇妙在于,这不是一本立足于小人物的宏观历史,而是在历史背景下,一个生命的不停反思与叩问:生与死的边界到底是什么?当生命走向尽头,我们到底存在过什么样的痕迹?一个小小的生命,搅拨了无数人的生活轨迹。可无数的生命在历史洪流中又带不走一丁点东西,掀不起一丝波澜。这就是生命的奇妙与无力感……书中五个章节,五段同一个人不同的生存线条,每一段中不断变换着主角视角,人在阅读中也在不停切换着视线:自己,母亲,丈夫,祖母,曾祖母……好吧,生命就这样在不同的凝视与思考下流淌而过,这种写法,真实又魔幻。妙
01-27
飘啊飘啊
小说结构有如蚁穴,自然而精。语言让我想到透过灰蒙蒙窗户闪烁的日光,那种轻盈且沉重的颜色。从死到死到死到死到最后的死,每一次“假如”好像高压线上的黑点随时会变成真的鸟飞起,无比轻松地,鸟进入下一处漩涡。就像无数个可能的她最后都会成为死去的她。“死亡降临的夜晚,还远远不是最后的黑夜。”
02-02
苏野
犹太人在二十世纪的敌意、歧视、暴政、杀戮、流放、战争和精神破产中生生死死、循环往复的存在之难,主人公由生而死、由死而生,持续转向变形,由一个深渊跃入另一个深渊,希望的光焰隐现明灭,由此,她似乎演变为民族命运的代理人和历史魔咒的承载者,趋向于集体的、必然性的化身。在模式和语言上,燕妮•埃彭贝克似乎连通了二十世纪犹太人精神共同体的“数据库”(希利斯•米勒评伍尔夫语),她“强行将一个世纪抱在了怀里”,共享着二十世纪犹太人的精神命运和哀悼。类似于策兰,她也有一种“从地平面俘获深渊的磁力”(雅克•杜潘语)。凭借着具有刺透力、灵视力的抒情能力,燕妮•埃彭贝克确实做到了如小说中所言的:“她现在唯一的希望是把自己写回到生命中去。”
12-20
伊夏
“世上的爱真的这么少,少得不足以把事物黏合在一起吗?”读燕妮之前,我可能是德语文学的“文盲”?为什么她可以把“举重若轻”这四个字演绎得这么好啊。我已经不是很想读令人感伤的文字了可是这一本,这一本……像一扇温热的手掌覆上读者们的眼睛,让我们“慢慢地变透明,从里到外”。
12-14
毛刷刷子
惊喜的叙事方式,如同裹着毯子在不好不坏的房屋里听老人讲过去的事,窗外是漆黑的夜。一口口喝下时间熬成的粥,总有见底一刻,木钟敲响,天亮了。
12-22
Atlas Galt
二十世纪一位中欧犹太女性的颠沛流离,一次次复活,又一次次在不同的年龄死去,人生如同小径分叉的花园,无论何种形式,终究难逃一死,要平平安安走完一生实属不易。
12-13
村头春树。
死亡是注定的。那么,那个时刻在出生后24小时,或者90岁生日的第二天,或者任意某个时间节点到来又会有什么不同?
04-06
KaSa(进阶版)
「三名囚犯坐在一间牢房里,他们正在聊天。你为什么坐牢?因为我支持布哈林。你呢,是为什么?因为我反对布哈林。你呢?我就是布哈林。三个人一起笑了。」一种音乐式的写作,讲述了同一个人的不同死亡可替代方案,借历史动荡燃烧个体身上的词语,从灰烬中寻取生命的痕迹。
02-02
新京报书评周刊
时间是燕妮·埃彭贝克小说写作的关键主题,在过去的作品中,她一直用文字探讨时间的宏观变化以及身处其中的人生所经历的颠簸。在这本出版于2015年的小说中,燕妮·埃彭贝克发挥了比魔幻现实更加具有想象力,且更具有真实性的历史写作方式,小说中的主人公经历了三个帝国、两次世界大战以及五次死亡,每个章节都以想象女主人公如果没有死亡将会面对怎样的人生为切入点。《白日尽头》强化了生命与死亡的边界,并且让我们意识到这个边界的本质不过是时间中的一个意识的节点,悲伤之处在于无论我们如何在这个节点的两段徘徊与反思,时间本身作为一个运动的板块并不会考虑到游荡其间的人类的旅程,而更为绝望的是,这个看似属于自我的人生旅程,在《白日尽头》的叙事中被揭示出了它毫无出路的本质,它让读者反思:当一切都逝去之后,留下来的可能是什么。
12-29
李斯本
埃彭贝克的质地很像打雷的夜晚,那种因为雷电交加而显得格外平静的漆黑。
10-26
Ath。
我们每个人的身体都是一部分我们可知或不可知历史的载体
04-06
蒜蓉生蚝
是一首壮丽、精妙的乐曲,在每一场间奏里,生与死的边界变为一个念头或行为之差般轻盈,可能性是从每个节点不断延展的枝桠,层层堆叠,跨越了动荡冷酷的命运,像一股洪流般冲向时间的尽头。各处交相呼应的呓语、不停浮现的记忆、定格的无数时刻,像是快速切换的褪色镜头,温柔又悲哀。“死是一辆永远停泊的美丽列车”,道路终点的死亡与虚无,也是我们最深切的恐惧。
02-17
把噗
《白日尽头》以严肃的文学形式做了“重生文”的工作:一个女人的四次死去和五次诞生,串联起长达百年的欧洲近代史。“她”经历三个帝国、两场世界大战,每一次重生都历经生命的磨难。作者在想象和虚构中探索个体与政治、命运与时代的议题。如果说《客乡》是以固定空间为“圈”,观察德国社会长达一个世纪的变迁,那么《白日尽头》则以时间为“界”,在不断越界过程中延展一个人活着的可能性。“活着不过是让两股势力在她这里相互较量,并且让恶劣的最终落败。”女主人公在生命尽头的醒悟,引人深思。
12-31
blueshadow
时间就是时间熬的一锅粥,死亡都难以激起浪花。不变的只有歌德全集和小座钟,这就是二十世纪,颠沛流离,不知所往。让人升起漂泊感和虚无感。
11-13
may5ye
纯粹之作。《客乡》诗性地展现出世事迁移之下唯有状若水循环的时间亘古不变;而在主题和韵律相近的《白日尽头》中,燕妮选择用一个女人的五次生命来点亮时间不断坍缩的暗面,赋格人与时代的侥幸新生。在漫长的时间里,她小心翼翼地穿过权力倾覆和家国重构的夹缝,往生的意志不断轻盈地闪避重击。死是贯穿故事的必然,孱弱的病痛、失意者的枪击、政权的杀戮和肃清、一节低矮的楼梯和阿兹海默,都是死神追在她身侧的暗影。但生是如此随机又如此确切的桥,在每一次间奏中不断生长出交叠的可能和空间。据此窥探属于女人的史观:生命布满重重陷阱,而最重要的永远是活下去。严谨耐心地与眼下的饥苦对质,细微的日常会outlive所有已知的不幸,留下远胜一切伟大理念和志业的生的烙印。所以读到最后,即便知道她终将伤痕累累地抵达空寂,却不再为她担心。
03-18
赫恩曼尼
生生死死,命运在时间的缝隙短暂驻留,又匆匆流逝。仅拥有此生是不够的,还要有来世。真正意义上的小说,音乐质感的语言,如复调般流转,人物的命运在时代的喟叹中浮沉,读得人泪流满面。
03-19
豆瓣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