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简介

冯汉骥(1898—1977),湖北宜昌人。中国现代著名考古学家、民族学家,是运用现代考古学与民族学知识来研究中国古代社会的先驱者之一,也是四川大学考古学专业的奠基人。
先生是湖北宜昌人,1923年毕业于武昌文华大学,1924年任厦门大学图书馆主任。1931年夏赴美,入哈佛大学研究院人类学系,1936年夏获得博士学位。次年春,应中央博物院筹备主任李济的邀请,回国准备参加博物院的工作;适值抗战爆发,转而应四川大学聘请,任史学系教授。其间除短暂地在华西协合大学社会学系、西南博物院、四川省博物馆等地任职外,终身任教于此。
冯先生是我国近代考古学的开拓者之一,也是四川大学考古学的创办人。他在美国期间发表的《中国亲属制》等文章,利用人类学“叙述式亲属制”与“类分式亲属制”的原理,探索中国古代亲属称谓之由来,使若干千古聚讼的问题得到科学而合理的解释,在当时的国际学术界产生了较大影响。冯先生把注重田野调查和实地发掘的风气带入川大历史系。1938年夏,他只身在岷江上游地区进行了科学考察,开创了川西高原考古发掘研究之先声。1942—1943年,冯先生主持了成都前蜀王建墓的发掘工作,这是中国首次大规模地下墓室的发掘,并在1962年完成了《前蜀王建墓发掘报告》的写作(文物出版社出版)。同时,他还重译了摩尔根的《古代社会》一书,译文准确、畅达,被商务印书馆列入“汉译学术名著”一再重印。1985年,冯先生的部分论文结集为《冯汉辑考古学论文集》,由文物出版社出版。

内容简介


冯汉骥(1898—1977),湖北宜昌人。中国现代著名考古学家、民族学家,是运用现代考古学与民族学知识来研究中国古代社会的先驱者之一,也是四川大学考古学专业的奠基人。

先生是湖北宜昌人,1923年毕业于武昌文华大学,1924年任厦门大学图书馆主任。1931年夏赴美,入哈佛大学研究院人类学系,1936年夏获得博士学位。次年春,应中央博物院筹备主任李济的邀请,回国准备参加博物院的工作;适值抗战爆发,转而应四川大学聘请,任史学系教授。其间除短暂地在华西协合大学社会学系、西南博物院、四川省博物馆等地任职外,终身任教于此。

冯先生是我国近代考古学的开拓者之一,也是四川大学考古学的创办人。他在美国期间发表的《中国亲属制》等文章,利用人类学“叙述式亲属制”与“类分式亲属制”的原理,探索中国古代亲属称谓之由来,使若干千古聚讼的问题得到科学而合理的解释,在当时的国际学...

下载地址

豆瓣评论

  • 晉娘
    後來才發現是倒過來從英文譯回中文的...03-23
  • 阿琥
    这是学术论文啊我了个去。很牛,可惜没兴趣。稍微扫了一遍增加点基础知识吧09-01
  • Eldorado
    强大的历史语言学方法处理社会学问题10-01
  • 杨幽
    基本上只从《尔雅》入手,理论略显僵化。翻译和点校是灾难,“大公”“小公”“孙颖达”,贻笑大方,亦可见译者所处时代的时风对经学之陌生。04-28
  • lv
    这搁以前,最起码是个礼部侍郎。06-10

猜你喜欢

大家都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