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简介

艾萨克·巴什维斯·辛格(Isaac Bashevis Singer,1904—1991)
美国犹太作家,1978年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终身用意第绪语书写,影响了整个世界文坛的犹太文学巨匠。
1904年出生于波兰莱昂辛小镇里的一个犹太拉比世家,深受犹太传统文化熏陶,但又不甘心束缚于犹太宗教式生活。1923年在华沙文学杂志《文学之页》(Literary Pages)从事校对和翻译工作,并开始文学创作,于1927年发表第一部短篇小说《在晚年》。1932年与朋友共同筹建文学刊物《格劳巴斯》(Globus),1935年在哥哥乔舒亚的帮助下移居美国。
1953年,辛格的小说《傻瓜吉姆佩尔》由同是美国犹太作家的索尔·贝娄翻译,并发表于《党派评论》(Partisam Review),引起批评界和读者的广泛重视。1974年,凭借短篇小说集《羽冠》获得美国国家图书奖。1978年获得诺贝尔文学奖。
辛格被称为20世纪“短篇小说大师”“当代最会讲故事的小说大师”,终身用意第绪语写作,精彩呈现了业已消失的传统犹太人世界。诺贝尔文学奖授奖词:“他(艾萨克·巴什维斯·辛格)的充满激情的叙事艺术,这种既扎根于波兰人的文化传统,又反映了人类的普遍处境。”
“辛格是20世纪伟大的专注于描述人类灵魂境遇的少数作家之一。自从托尔斯泰和陀思妥耶夫斯基之后,只有诸如卡夫卡、加缪和博尔赫斯等少数几个作家深入到这个层面来体察20世纪人类人性的处境。” ——北村

内容简介

犹太人雅沙是卢布林一个四处巡演的魔术师、吞剑者、杂技演员,精通读心术、催眠术等神奇的技艺。他虽然是犹太人,但他并不十分信任犹太人简朴的生活方式与他们对上帝的虔诚,游走在信仰与欲望、理性与疯狂之间。他生性好色,周旋在众多女人之间,家里有一个虔诚的犹太妻子,巡演时又带着一个 充当助手的情妇,甚至还计划着与一位贵妇人双宿双飞。在情欲与野心的驱使下,他终于没忍住跨过道德的边界,深夜翻入一位守财奴的家里……

★ 1978年诺贝尔文学奖得主艾·巴·辛格长篇小说代表作。

★ 辛格在接受采访时称,《卢布林的魔术师》主人公雅沙是他“想成为的人”。

★ 在国外,辛格受到欧文·豪、哈罗德·布鲁姆等大神级评论家专文推荐。

★ 在20世纪末,纽约的《城市》杂志称辛格为“终极纽约客”(The ultimate New Yorker),“代表了纽约所有的荣耀、痛苦、天赋和矛盾”。

★ 在中国,辛格影响和感动了几代作家,备受余华、苏童、格非等作家推崇。

★ 苏童曾撰写读后感《如何与世界开玩笑》推荐,格非更是在小说《欲望的旗帜》中反复提及《卢布林的魔术师》。

★ 在书中,主人公陷入了一场信仰与欲望、理性与堕落、故乡与浮华世界的交锋。

★ 《卢布林的魔术师》由知名译者小二全新翻译,香港知名设计师陆智昌倾情设计。

我挺消极被动的,我从不追逐女人。由于我腼腆,女人们反而主动接近我。赫尔曼可以说是真正的我,而雅沙则是我想成为的人。

——辛格

他的风格如此鲜明,与其他的作家迥然不同,也无人超越。

——哈罗德·布鲁姆

没有一个在世的作家像辛格那样完全、彻底、毫无顾忌地诉诸人类的想象力。

——欧文·豪

在卡夫卡和舒尔茨之后,辛格是我选择的第三位来自犹太民族的作家。与前两位作家类似,辛格笔下的人物总是难以摆脱流浪的命运,这其实是一个民族的命运。不同的是,卡夫卡和舒尔茨笔下的人物是在内心的深渊里流浪,辛格的人物则是行走在现实之路上。这也是为什么辛格的人物充满了尘土飞扬的气息。

——余华

这是一个关于罪恶和自我救赎的故事。雅沙身上的人物特性,聪明、狡诈、欺骗、贪婪、占有欲,渐进式地与他的良知、善良、宗教教育唱着痛苦的和声。

——苏童

那个名叫雅沙的魔术师在经历了一生漂泊、半世沧桑之后,回到了故里。在别人看来,他与以前没有什么两样,只有他自己才能听到心脏的碎裂之声。

——格非

辛格充满激情的叙事艺术,既扎根于波兰犹太人的文化传统,又展现了普遍的人类境遇。

——1978年诺贝尔文学奖颁奖词

辛格技法高超,将这个故事推进得如同一部停不下来的、可读性极强的惊悚小说。辛格拥有着创造世界的天赋,伟大的写作自己构建时代并永恒留存。

——《洛杉矶时报书评》


艾萨克·巴什维斯·辛格(Isaac Bashevis Singer,1904—1991)

美国犹太作家,1978年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终身用意第绪语书写,影响了整个世界文坛的犹太文学巨匠。

1904年出生于波兰莱昂辛小镇里的一个犹太拉比世家,深受犹太传统文化熏陶,但又不甘心束缚于犹太宗教式生活。1923年在华沙文学杂志《文学之页》(Literary Pages)从事校对和翻译工作,并开始文学创作,于1927年发表第一部短篇小说《在晚年》。1932年与朋友共同筹建文学刊物《格劳巴斯》(Globus),1935年在哥哥乔舒亚的帮助下移居美国。

1953年,辛格的小说《傻瓜吉姆佩尔》由同是美国犹太作家的索尔·贝娄翻译,并发表于《党派评论》(Partisam Review),引起批评界和读者的广泛重视。1974年,凭借短篇小说集《羽冠》获得美国国家图书奖。1...

下载地址

豆瓣评论

  • substances
    辛格的长篇总觉得没有短篇有灵气。10-29
  • Sebastian
    《傻瓜吉姆佩尔》中那些犹太民间小故事的加长版,在后记之前,说教意味并不明显。小说遵循19世纪文学主流的叙事逻辑,开始被塑造成半神的雅沙·马祖尔一步步的从神坛跌落,催眠术是迷人的假象,当默默忍受的玛格达不堪重负的时候,伪神就原形毕露了。雅沙虔诚又异端,善良又邪恶,虚伪又真诚,信仰上帝创世奇迹的同时又将以上帝名义说话的人视为骗子。宗教和科学同时冲击着他的心灵,怀疑精神带来了某种自由,摇摆不定却最终将他的命运引向悲剧。19世纪后半叶,工业革命的西风抵达波兰,一面是被分割的国土,另一面是现代性思潮,但无论哈西德教派还是被同化的犹太人,在中东欧这片种族历史错综复杂的土地上都只是局外人,而雅沙又是局外人中的局外人,他的求索是一种世纪病,在爱欲中陨落,在宗教中重生,鼎革之际,人们总会去追求那些永恒的东西~11-02
  • 于则于
    忘记是谁说的了,评价一部作品的好坏,就看他是否接近陀思妥耶夫斯基。很明显,这本书很接近11-06
  • 胡了了
    这书似乎很有名,是辛格的代表作。小时候翻阅外国文学史的书单,这本书也榜上有名。但真的一读,感觉却平平无奇,和辛格的短篇小说没法比。01-17
  • skipdivided
    pay back之遇见上帝之手的那一刻01-06

猜你喜欢

大家都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