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简介

陈平原,1954年生,广东潮州人。1984年毕业于中山大学,获文学硕士学位。1987年毕业于北京大学,获文学博士学位。现为北京大学中文系教授,博士生导师。1993年9月至1994年7月作为日本学术振兴会访问学人在东京大学和京都大学从事研究。1997年3月至7月应美中学术交流基金会之邀在哥伦比亚大学从事研究。主要著作有《在东西方文化碰撞中》(1987)、《中国小说叙事模式的转变》(1988)、《二十世纪中国小说史》第一卷(1989)、《千古文人侠客梦》(1992)、《小说史:理论与实践》(1993)、《学者的人间情怀》(1995)、《陈平原小说史论集》(1997)、《陈平原自选集》(1997)、《中华文化通志・散文小说志》(1998)等。治学之余,撰写随笔,借以关注现实人生,并保持心境的洒脱与性情的温润,结集有《阅读日本》等六种。另外,出于学术民间化的追求,1991年起与友人合作主编人文研究集刊《学人》。

内容简介

《中国现代学术之建立》由章太炎、胡适的个案出发,对于二十世纪的学术转型进行论述,从而展开专题研究。为了展现中国学术转型的复杂性,尤其是发掘各种被压抑、被埋没的声音,挑战已经相当严密的以西学东渐为代表的“现代化叙事”,作者提出了一个基本设想:晚清及五四两代学人的共同努力促成了中国学术的转型,并以大量的论据、严密的论证证明了这一点。


陈平原,1954年生,广东潮州人。1984年毕业于中山大学,获文学硕士学位。1987年毕业于北京大学,获文学博士学位。现为北京大学中文系教授,博士生导师。1993年9月至1994年7月作为日本学术振兴会访问学人在东京大学和京都大学从事研究。1997年3月至7月应美中学术交流基金会之邀在哥伦比亚大学从事研究。主要著作有《在东西方文化碰撞中》(1987)、《中国小说叙事模式的转变》(1988)、《二十世纪中国小说史》第一卷(1989)、《千古文人侠客梦》(1992)、《小说史:理论与实践》(1993)、《学者的人间情怀》(1995)、《陈平原小说史论集》(1997)、《陈平原自选集》(1997)、《中华文化通志・散文小说志》(1998)等。治学之余,撰写随笔,借以关注现实人生,并保持心境的洒脱与性情的温润,结集有《阅读日本》等六种。另外,出于学术民间化的...

下载地址

豆瓣评论

  • 沙砾于飞
    文人论学,隔海观光。01-15
  • 暮雨未汐
    如平原君著作一贯的厚重,从中国古代以来就备受争议的学术命题出发,意在论证晚清与五四学人看似不同的学术主张下的内在联系,尤其喜欢最后两章,从文体学角度出发,探讨现代学人六朝想象之不同来源,以及很有趣的在西方回忆录和中国年谱及自传影响下的“追忆”文体(联系Owen的《追忆》一书),游侠一章也颇为有趣,可从现代伦理与传统社会结构之衔接角度再做思考~08-31
  • 海阔天空祝沽笙
    此书够得上平原君的学术代表作。表面上他是在通过章太炎和胡适两条线索进行中国现代学术的史学梳理,然而其实每一章都透出压在纸背的心情,历时六年的写作对平原君意味着什么, 导言和后记都交代得很清楚了。06-25
  • 路灯
    还差一小节没读完,总而言之,陈老师博闻强识,但还是跟随于学界历来的扬章抑胡之风,要是再对胡适宽容一点就好了,除了政治阵营不太对,适之先生也有他的优点,方法论有局促也有创见,现在老是在说反理性,其实我看中国就是缺乏了理性,真正地能做到科学化就好了。03-21
  • ⚓️
    中国现代学术之建立并非“西学东渐”所能一言蔽之。在古今中西的十字路口,“新知”根植于“古学”基因而萌生在“西潮”的刺激下。章太炎与胡适先生正是这两种通变的典范。若是依《庄子·天下》式的“道术批评”观之,现代中国全面接轨西式的分科治学,在“裂变”的退步路线外,还添上了改弦更张(抑或邯郸学步?)后的步履蹒跚。传统中国自有“通人”与“专家”之别,但这品级之上还包裹着“天人合一”的圆融,所以“儒生”可拾级而上“博览古今”。而分科治学中的“专家”,在“唯一”的上帝或真理统治下,很难也不再妄想由精深至广博。是书延续了著者鲜明的治学特色,在看似的共识与常识上触发新意——无论是大处着眼“晚清志士的游侠心态”、“现代中国的‘魏晋风度’与‘六朝散文’”,还是辨别发微诸如周氏兄弟评价陶渊明、颜之推时的暗中较劲08-15

猜你喜欢

大家都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