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简介

埃德蒙·利奇(Edmund Leach,1910-1989),英国人类学家,1932年毕业于剑桥大学机械系,后在上海经商数年,1937年从贸易公司辞职前往台湾研究雅美人,从此走上人类学之路。同年进入伦敦经济学院师从Malinowski,1938前往伊朗库尔德地区做田野工作,1939年他来到缅甸克钦地区,但二战蔓延到缅甸,他于是在克钦游击队中任职,直至二战结束。战后他重返伦敦经济学院,并根据自己亲身经历与二手资料完成了他的博士论文《缅甸高地的政治制度》,毕业后他留校任教,1953年开始到剑桥大学任教。1975年他被授予爵士爵位。利奇被认为是列维斯特劳斯结构主义在英国的代言人,他因此也被称为新结构主义者,但是他的结构主义更具有经验主义的根据,而且,他后来转向了象征体系的研究。他的主要作品包括:《缅甸高地的政治制度》(1954)、《重新思考人类学》(1963)、《列维斯特劳斯》(1970)等。

内容简介

作者利奇(1910—1989),英国著名社会人类学家。《缅甸高地诸政治体系》以丰富的民族志资料展现缅甸高地克钦人的政治结构变迁以及与周边人群的互动。利奇以历史的和动态的视角论述了当地两种极端的政治观念“贡萨”和“贡劳”,以及当地人实际的政治运作行为是如何作为上述两种观念的折中并在长时段的演进中摇摆于这两极之间。《缅甸高地诸政治体系》为人类学名著,其影响亦波及政治学、社会学、民族学。

埃德蒙·利奇(Edmund Leach,1910-1989),英国人类学家,1932年毕业于剑桥大学机械系,后在上海经商数年,1937年从贸易公司辞职前往台湾研究雅美人,从此走上人类学之路。同年进入伦敦经济学院师从Malinowski,1938前往伊朗库尔德地区做田野工作,1939年他来到缅甸克钦地区,但二战蔓延到缅甸,他于是在克钦游击队中任职,直至二战结束。战后他重返伦敦经济学院,并根据自己亲身经历与二手资料完成了他的博士论文《缅甸高地的政治制度》,毕业后他留校任教,1953年开始到剑桥大学任教。1975年他被授予爵士爵位。利奇被认为是列维斯特劳斯结构主义在英国的代言人,他因此也被称为新结构主义者,但是他的结构主义更具有经验主义的根据,而且,他后来转向了象征体系的研究。他的主要作品包括:《缅甸高地的政治制度》(1954)、《重新思考人类学》(196...

下载地址

豆瓣评论

  • Lophiiformes
    确实一本神书,但地图太少,且如缺乏缅甸及东南亚基础知识的,读起来要提心静气才能缓慢理解诸多细节。贡萨作为贡老与撣之间变动体这一揭示,显示利奇对过程的关注多于对理念。使我想起帕格森的哲学,过程与实体这一对范畴。01-12
  • 甘吉派菲特
    贡萨和贡劳的相互转化尤其精彩,同时分析了许多克钦社会中的概念,让人印象深刻。看论文说近十几年来克钦邦与缅甸政府的武装冲突强化了克钦人的走向民族主义的趋势,贡萨贡劳的钟摆政治将逐渐消失,如果有学者能有这方面的研究就更好了。03-19
  • 客尘
    Leach实在是厉害。作为马林诺夫斯基的弟子,没有完全延续他的思路,反而对传统静态、孤立(不管是时间还是空间)、均衡的民族志进行了系统地反思,写出了一本反对老师的书。民族志和史料部分实在看着头大,贡劳贡萨以及掸的结构转化很有启发。关于变迁,外部环境的变动却是诱因,但转变的根基是内部结构的矛盾性。读的时候觉得或许可以和王明珂《华夏边缘》以及《羌在汉藏之间》一起读!12-21
  • wind
    要不然是我没看懂,要不然是废话太多?07-25
  • 贺戟
    此书的材料是否真实一直是一桩公案,毕竟当初利奇在战乱中把资料都弄丢了,之后才进行了整理、回忆。这也是为其招徕八方批评的一个原因。但利奇已经言明,他只是在勾勒一种连续政治光谱的理想型,克钦人这些西南山地民族的行动者始终在“贡萨”的封建集权与“贡劳”的平等主义间不断摆动,形成钟摆。这是民族交流带内人群互动的一种普遍可能,更是人性构建政治的普遍可能。斯科特也说,要想理解他的路数,就要沿着利奇的路再走一遍——他或许就是抓住了这一光谱中无政府、平等的一面?今天或许更应当思考的是:在新的政治框架下,“钟摆”的摆动是否停止?譬如缅甸地区在(现在看上去比较失败的)民族国家化进程和混乱中,是否还存在某种光谱作为行动与政治社会建构的参照系,是否存在各种民族政权的相互依附、模仿、互动?感觉这是可以延续的讨论。11-28

猜你喜欢

大家都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