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简介

-作者简介-
比尔•阿希克洛夫特,澳大利亚新南威尔士大学英语、媒体和表演艺术学院荣休教授,现任香港大学英语系讲席教授。
帕尔•阿卢瓦利亚,曾任南澳大利亚大学副校长(分管教育、艺术与社会科学)和后殖民研究中心主任,英国朴茨茅斯大学副校长(分管研究与创新),现任南太平洋大学校长。
-译者简介-
王立秋,云南弥勒人,北京大学国际关系学院比较政治学博士,现为哈尔滨工程大学人文社会科学学院讲师,河北大学伊合组织研究中心客座研究员。

内容简介

-编辑推荐-

爱德华•萨义德最著名的身份,也许是里程碑式的研究《东方学》的作者。这《导读萨义德(原书第2版)》改变了批判理论的面貌,塑造了新兴的后殖民研究领域。萨义德也因他引起争议的,关于巴勒斯坦政治局势的新闻写作而著名。

着眼于萨义德的学术研究和新闻写作,《导读萨义德(原书第2版)》考察了萨义德的核心观念,包括:

○“在世性”、“业余主义”、“世俗批评”、“认属”和“对位阅读”的意义

●文本与批评家在“世界”中的位置

○知识、权力与对“他者”的建构

●文化与帝国主义之间的关联

○流亡、认同与巴勒斯坦困境

●萨义德的晚期作品与风格

新版全面更新和修订了这本广受欢迎的导读作品的内容,适合初次接触萨义德著作的读者和已经熟悉这位重要理论家的作品的读者阅读。

-内容简介-

《导读萨义德(原书第2版)》将把萨义德的重要著作分为一系列“关键思想”,这些驱动萨义德的问题会在他的作品的多个方面反复出现,类似地,也会在《导读萨义德(原书第2版)》的多个章节中反复出现。

开头的两章是关于在世性的章节:首先是关于文本的;其次是关于批评家的。也许,爱德华•萨义德的文化分析的最重要的方面在于,尽管后结构主义主导了整个西方知识界,但他还是坚持对文本物质地处于世界的方式持一种坚定的、不时髦的看法。

第3章将讨论“东方学”,这是萨义德很可能最为世人所知的那个概念和那《导读萨义德(原书第2版)》。东方学展示了权力是如何在知识中运作的:西方“认识”东方的过程,一直是它对东方行使权力的一种方式。

第4章将讨论《文化与帝国主义》,这部作品是帝国主义文本的在世性这个观念的延续。关于西方的文化生产,至关重要的是在这些文化产品中呈现帝国主义的政治现实的微妙方式。《导读萨义德(原书第2版)》也重述了萨义德最喜欢的那个主题:对于帝国主义的支配,后殖民世界应该作何反应?

第5章将回到巴勒斯坦问题。这看起来是一个独特的旨趣,以一组自洽的,与萨义德的文化理论脱离的评论和分析为代表,但事实上,这个问题持续地折射在萨义德的所有作品之中。萨义德的写作全面地展示了在何种程度上,当代西方世界中对伊斯兰的再现复制了19世纪东方学家建构东方的那些方式。巴勒斯坦问题还引出了萨义德理论中最重要的主题之一——知识分子的角色。

第6章将思考萨义德晚期作品的旨趣与风格。萨义德在晚年生产的那些作品、在他身后出版的那两部作品,看起来也肯定了作家和音乐家身上那种让他如此着迷的“晚期风格”。和贝多芬,及许多他考察的作家与艺术家一样,他最后的作品也不是以某种对辉煌事业的“平静的总结”,而是以一种活力的迸发为特征的,这股力量驱使着他同时向多个方向进发,考察过去以寻找通往未来的道路。“逆流而上”是最能总结这种风格的表述。

《导读萨义德(原书第2版)》的最后一章将分析他在批评理论领域的影响,特别是他的作品在后殖民文学与理论研究中的基础地位。


-作者简介-

比尔•阿希克洛夫特,澳大利亚新南威尔士大学英语、媒体和表演艺术学院荣休教授,现任香港大学英语系讲席教授。

帕尔•阿卢瓦利亚,曾任南澳大利亚大学副校长(分管教育、艺术与社会科学)和后殖民研究中心主任,英国朴茨茅斯大学副校长(分管研究与创新),现任南太平洋大学校长。

-译者简介-

王立秋,云南弥勒人,北京大学国际关系学院比较政治学博士,现为哈尔滨工程大学人文社会科学学院讲师,河北大学伊合组织研究中心客座研究员。

下载地址

豆瓣评论

  • fernweh_
    谢谢重大出版社谢谢谢谢,除了活菩萨我说不出其他话。非常清晰的梳理了,对萨义德的在世性剖析太有意思,萨义德说不要把文学当成一个封闭的伊甸园世界,它是如此世俗而与过去当下都紧紧相连。而萨义德的批判以及对萨义德的批判之间的呼应对话就像是对萨义德知识分子观念在世性思想的现实演练,成为他自身思想的最佳注脚了。他自己的文本,就处在了这世俗的正中。02-07
  • ly的读享生活
    理解了“在世性”的概念,必须说,这个概念太迷人,太重要了。首先是文本的在世性,然后是批评家的在世性,还有东方学和知识分子理论等其他方面。在世性体现了萨义德的认同与他的文化理论之间的密切关联,以及如此显露出来的种种矛盾,向我们展示了文化认同本身的建构性与复杂性。在具体的分析过程里,有关业余主义,流亡,“对位阅读”的阐发,文字精要而思想深邃,这册看上去枯燥的小书带来的智性上以及文学品味的享受,真是意外喜悦的收获。02-04
  • 子琰
    梳理得很清楚!看完《东方学》再看有恍然大悟为什么举这些例子03-03
  • 查微迩
    出色简练的导读。①“在世性”:“文本是在世界中的”,文本是它所言说的世界的一部分。文本中的剥夺、不义、边缘化和服从种种都源于“文本的物质性”。介于“文本即建构”和“文本即再现”间的文本观,牵引出一种非文学、非正典和非传统的认属(affiliation)式解读,特别是反专业化的、业余主义的“世俗批评”。②走出专业领域、热情投入、批评一切问题的公共知识分子,必须为意见和表达的自由而奋斗,“对权力说真话”“对不义说出真相”。③在世的批评家身处何“世”呢?“全世界都是异乡”的逆行流亡之世,“流亡的丧失感生产出公共知识分子的赋权的距离;错位使批判的声音变得敏锐而超脱”。④熟悉的观点略谈:东方即西方塑造、征用和摆布的他者之镜;文化即帝国,要以“对位阅读”读解之,以逆写的姿态抵抗之;“人文主义就是批判”。01-30
  • Violet blue
    萨义德本人的学说就很无聊,导读写的更烂,解释不清,来来回回涂抹一些不清晰的论述。(在世性,东方学,文化即帝国)11-11

猜你喜欢

大家都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