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简介

伊斯特万・迪克,(István Deák),哥伦比亚大学赛斯·洛荣誉教授,生于匈牙利,并在那里进入大学读书,后到布达佩斯、巴黎、慕尼黑和哥伦比亚大学学习二战以及战后余波》(2000)。他是匈牙利科学院的外部会员。

内容简介

一个政客,希特勒,加上一个民族,德国人,如何能够彻头彻尾地改变一整个大陆的面貌,这一点至今成谜,但是,德国的力量其实比人们普遍认知中的要有限。拿犹太人为例,如果没有众多非德国籍欧洲不论是国家政府、地方机构,还是不同社会阶层的个人,都会在不同的时机下,选择被动顺从、主动合作或是奋起抵抗。

下载地址

豆瓣评论

  • 安提戈涅
    合作的复杂性,这些年也是研究的热点。卜正民《沦陷的秩序》、格罗斯《邻人》都涉及到这个选择行为的灰色中间地带。理解非日常生活中的合作现象(尤以战争阶段最为典型),实际上需要两个层次:第一,在当时的语境里挖掘合作行为背后牵缠的动因,一种宫崎市定所谓的“力量割据”;第二,在当下的语境里评价与阐释当时合作的现象。本书在第一个层面的完成度较高,为读者呈现了一幅近乎荒诞的欧洲二战图景,在求生欲、地理位置、战备资源、种族传统、政治历史的差异中,欧洲大小各国表现出的“顺从”状态与“抵抗状态”——有时还需要加上一些非理性的、意外的因素,但是写法比较枯燥,像在读维基百科,这就说明第二个层面的欠缺,对机制的分析不到位,基本上都是在挖历史资源,心理因素和无意识因素分析的较少。对二战史不熟悉,线索太多头大。07-03
  • 鸣蜩凌午
    二战所带来的巨大灾难,非轴心国一体之罪。所发生的正义善行,也非同盟国所独有。在那个时刻,所有人都面临着人性的考验,很多人们做出的抉择的是非对错难以用伦理道德来衡量。正如书中所说,那是一个充满合作抵抗与报复的时代,这些可以在一个人身上发生,在大环境的裹挟下,又有多少可供选择的余地?04-21
  • 明月与柏秋
    一般。通读以后,几无新鲜观点,只是重复一些史实与概述,对这段历史不了解的可以看看,对于文笔与翻译及复读的欲望,和《野蛮大陆: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的欧洲》之间,差了十个《零年:1945》。05-15
  • 自娱者小五
    落脚点不同,但可以算是二战版本的《过秦论》。如果我在《野蛮大陆》之前读了这本,或许还会因为这本书透露出来的信息而思考良久,但从观点而言这本书和前者实在有些类似,差别在于野蛮大陆似乎更加诉诸感性,事实算是辅佐,读来震撼让人久久不忘;而这一本偏理性叙事,略有点学术风,对读者有一定要求。此外这一本对战前着墨颇多,各国的利益考量和反应交代的比较清楚,战后部分远不及野蛮大陆。战争不过也是政治的一部分,天下熙熙,皆为利来。精辟。09-11
  • #Nani?monai
    提出的问题远比解决的多的作品,这也是因为几乎每个问题都要独立回答。看作者的bibliography几乎都是英文,应该是为公众写作,因此带有美国二战论述种常见的「道德感」(尤其是最后一章),但作者对此其实有着明显反思。讨论并不仅限于褒贬,而是提出了一个又一个case来呈现道德困境和价值混乱,并且不试图给出统一性的观点,这是我认为的最好解决方案。虽然是公众作品,依然很能启发史学写作。翻译请统一处理匈牙利人名,有时候汉语译出姓前名后有时候又反过来……12-10

猜你喜欢

大家都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