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简介
亞瑟‧叔本華(Arthur Schopenhauer,1788—1860)德國著名哲學家,唯意志主義和現代悲觀主義創始人。1788年2月22日誕生在但澤(今波蘭格但斯克)一個異常顯赫的富商家庭,自稱「性格遺傳自父親,而智慧遺傳自母親」。他一生未婚,沒有子女,以狗為伴。叔本華家產萬貫,但不得志,一直過著隱居的生活。25歲發表了認識論的名著《論充足理由律的四重根》。30歲完成了主要著作《作為意志和表象的世界》,首版發行500本,絕大部分放在倉庫裡。53歲出版《倫理學的兩個根本問題》。62歲完成《附錄和補遺》,印數750本,沒有稿費。65歲時《附錄和補遺》使沉寂多年的叔本華在歐洲聲名鵲起,他在一首詩中寫道:「此刻的我站在路的盡頭,老邁的頭顱無力承受月桂花環。」當時不但有人撰寫《叔本華大辭典》和《叔本華全集》,更有人評論說他是具有世界意義的思想家。1859年,《作為意志和表象的世界》第三版引起轟動,叔本華稱「全歐洲都知道這本書」。1860年9月21日叔本華起床洗完冷水澡後,像往常一樣獨自吃早餐,當傭人再次進入房間時,發現他已依靠在沙發的一角,與世長辭。叔本華將所有財產捐給慈善世界,根據叔本華生前的意願,墓碑上除了刻著名字「Arthur Schopenhauer」以外,沒有多餘文字。
叔本華的悲觀主義、形而上學和美學影響了哲學、藝術和心理學等諸多方面。被認為受到他影響的著名人物有:
哲學家:尼采、沙特、維根斯坦、柏格森、波普爾、霍克海默
心理學家:佛洛伊德、榮格
作家:托爾斯泰、莫泊桑、湯瑪斯‧曼、貝克特、斯韋沃、赫曼‧赫塞
藝術家:蕭伯納、華格納、馬勒
詩人:狄蘭‧湯瑪斯、波赫士
科學家:愛因斯坦、薛丁格、達爾文
譯者簡介
石沖白
其父石醉六為梁啟超弟子,自幼深受其父影響,並學習俄文、德文及西方自然科學。於德國獲柏林大學哲學博士學位後,在南京陸軍大學教授德文,二戰結束後出任湖南《中央日報》總主筆、副社長,同時兼任私立民國大學教授,講授哲學概論、社會學等課程,以及湘雅醫學院拉丁文教授。期間出版了《生活的信念》、《中國史意》、《世界史意》等作品。53歲時開始翻譯德國著名哲學家叔本華的經典名著《作為意志和表象的世界》,十八年後終於出版,至今不斷再版,被普遍被認為是最好的中文譯本,深受學術界好評。
豆瓣评论